水旱农艰食,兹乡实可嗟。
扫田纷拾稗,为饭杂蒸沙。
岁赋徵仍急,秋成望苦赊。
吾徒何补益,肉食老京华。

水旱农艰食,兹乡实可嗟。
扫田纷拾稗,为饭杂蒸沙。
岁赋徵仍急,秋成望苦赊。
吾徒何补益,肉食老京华。

译文:

水旱灾害让农民的生活困苦,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在田地里,人们争相捡拾野草,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将它们与米饭一同蒸煮。
每年的赋税依旧沉重,期待丰收却遥遥无期。
我们这些读书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是享受着丰衣足食的繁华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的《次韵黄少保过田家有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的苦难和无奈生活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描述水旱灾害导致的粮食问题,揭示了农民在自然环境面前的无力感,以及国家赋税重负对他们生计的影响。这种对农民疾苦的刻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深刻揭露。

诗的开头“水旱农艰食,兹乡实可嗟”就点明了主题,指出水旱灾害给农民带来的困境。接着“扫田纷拾稗,为饭杂蒸沙”,生动描绘了农民在灾后如何艰难地寻找食物,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极其艰难。第三句“岁赋徵仍急,秋成望苦赊”进一步说明了赋税沉重和收成的不确定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加深了对社会不公的认识。最后两句“吾徒何补益,肉食老京华”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讽刺,表明即使是有学问的人也无法真正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而自己只是享受着物质富足的幸福生活。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