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壶觞止半醺,泉声时在柳头闻。
云生北渚迷松色,雨歇西岩过鹿群。
山寺有僧求醉帖,草堂无客赏奇文。
烟霞万顷柴门外,芳草微茫路不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对诗歌的意象及意境有所把握,并能够揣摩出诗中表达的情感。

“长日壶觞止半醺”,意思是说:我闲居无事,终日把酒壶斟上一半的酒,饮下几杯便觉得有些醉意了。“壶觞”指酒壶和酒杯;“长日”是漫长的时间;“止”是停止;“半醺”是说酒饮到一半时已有几分醉意,“云生北渚迷松色”,意思是说:天空飘来一片白云,在北面的湖边,那片云好像把松树遮住了,只看到它的颜色。“云生北渚”是说天空中飘来了一片白云;“松色”是说那片白云遮住了松树;“迷”是看不分明的意思。“雨歇西岩过鹿群”,意思是说:雨停了,我在西边岩石边经过,看到了几只正在饮水的野鹿。“雨歇”是说雨水停止了;“西岩”是西边的岩石;“鹿群”指的是野鹿。

“山寺有僧求醉帖,草堂无客赏奇文。”意思是说:山上有个寺庙,那里的僧人向我索要一幅喝醉后画的画;而草堂里却没有客人赏识我的这幅画作;“山寺”是山上的寺庙;“有僧”是说僧人;“求醉帖”是指索要喝醉后画的画;“草堂”是草堂,即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客”指有客人;“赏奇文”是说欣赏我的这幅画。

“烟霞万顷柴门外,芳草微茫路不分。”意思是说:远处的烟霞铺展开来,有万顷之广,在柴门之外,而小路上却看不到路的痕迹,一片迷茫。“烟霞”是形容远山或水汽等;“万顷”是形容面积广大,无边无际;“柴门外”是指柴门外的景色;“芳草微茫”是指芳草覆盖着小路,看不见道路的形状;“路不分”就是路不明显,模糊不清。

【答案】

译文:

长日壶觞只半醺(长日:漫长的时间),泉声不时传来柳头(泉声:泉水的声音);白云从北方的湖边飘来,将松树遮住,我无法看清它的色彩(云生北渚):雨后天晴,我在西岩边经过,看到几只正在饮水的野鹿(雨歇西岩);山上有间寺庙,那里的僧人向我索要一幅喝醉后画的画;而我草堂里却没有客人赏识我的这幅画作(草堂无客):远处的烟霞铺展开来,有万顷之广,在柴门之外,而小路上却看不到路的痕迹,一片迷茫(烟霞万顷柴门外)。

赏析:

《闲居二首》共两首。这是其中第二首。全诗描绘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生活图景,抒发出作者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长日壶觞止半醺”,意思是说:我闲居无事,终日把酒壶斟上一半的酒,饮下几杯便觉得有些醉意了。这里写出了诗人闲散安逸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泉声时在柳头闻”,意思是说:我常常听到泉水在杨柳头上流淌的声音。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水之间游赏的情景。

第三句“云生北渚迷松色”,意思是说:天空飘来一片白云,在北面的湖边,那片云好像把松树遮住了,只看到它的颜色。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观赏山水的情趣。

接下来四句是写诗人在山水之间闲散自得的生活。第五句“雨歇西岩过鹿群”,意思是说:雨停了,我在西边岩石边经过,看到了几只正在饮水的野鹿。第六句“山寺有僧求醉帖”,意思是说:山上有个寺庙,那里的僧人向我索要一幅喝醉后画的画。第七句“草堂无客赏奇文”,意思是说:而我草堂里却没有客人赏识我的这幅画作。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第八句“烟霞万顷柴门外”,意思是说:远处的烟霞铺展开来,有万顷之广,在柴门之外,而小路上却看不到路的痕迹,一片迷茫。第九句“芳草微茫路不分”,意思是说:而小路上却看不到路的痕迹,一片迷茫。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水之间欣赏美景的情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水间游览、品茗、观赏自然美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