罟师贪得鱼,不惜鱼化汁。
屠伯恬杀牛,不见牛眼湿。
嗟彼杀业多,所以遭汝得。
彼债既已偿,汝忧差独急。
微性怜朱朱,愚仁赦鸭鸭。
三品戒庖厨,百笾谢巾羃。
兽炭与松明,入垆平等赤。
象髓与韭菹,入喉平等白。
深坐不横参,大欢不洿帻。
敢邀天公怜,庶免佛子泣。
静念古贤人,饥驱食常缺。
今我馀草蔬,犹堪飨嘉客。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

次韵和东坡岐亭诗五首 其一

诗句: 罟师贪得鱼,不惜鱼化汁。

译文: 渔夫贪图捕获更多的鱼,甚至不惜让鱼儿化为鱼汁。

  • 注释: 罟(gu),捕鱼用的竹制网;师,指从事捕鱼的人。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渔夫为了追求更多的鱼,而不惜牺牲小鱼的生命,甚至让它们化为鱼汁的行为。这里的“贪得”指的是渔夫对鱼的贪婪欲望,“不惜”则强调了他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决心和毅力。

诗句: 屠伯恬杀牛,不见牛眼湿。
译文: 屠夫杀死牛,但看不到牛的眼泪湿润。

  • 注释: 屠(tuō),屠宰;伯(bó),排行最大;恬(tián),平静、安详的样子。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屠夫和牛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屠夫虽然残忍地杀死了牛,但他们并未看到牛的眼泪湿润,这暗示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诗句: 嗟彼杀业多,所以遭汝得。
译文: 唉,那些做杀业的人太多了,所以你们才得以生存。

  • 注释: 嗟(jiē),感叹词;彼(bǐ),指那些做杀业的人;汝(rǔ),你。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这些做杀业的人的谴责和不满,认为他们的罪恶太多,导致了自己得以生存。

诗句: 彼债既已偿,汝忧差独急。
译文: 那些罪孽已经偿还,你的忧虑却更加紧迫。

  • 注释: 彼,指那些做杀业的人;债,罪恶;已,已经;偿,偿还;汝,你;忧,忧虑;差,更;独,单独地;急,紧迫。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即那些做杀业的人虽然已经偿还了他们的罪行,但你自己因为忧虑而变得更加紧迫。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担忧未来。

诗句: 微性怜朱朱,愚仁赦鸭鸭。
译文: 怜悯那些小动物,愚蠢的仁慈可以宽恕它们的过失。

  • 注释: 微(wēi),微小;性,同情之心;怜(lián),怜悯;朱(zhū)朱,指小鸭子;鸭(yā)鸭,指小鸭子;愚(yú)仁,指愚蠢的仁慈;赦,宽恕。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弱小生命的同情和怜悯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愚蠢仁慈的理解。他认为,对于那些小动物的过失,可以通过宽恕来化解矛盾,这是一种宽容和理解的表现。

诗句: 三品戒庖厨,百笾谢巾羃。
译文: 三品的礼仪禁止在厨房里烹饪,一百个盘子谢绝了戴头巾。

  • 注释: 品(pǐn),等级;戒,禁止;庖厨(páo chú),厨房;百笾(biān),指一百个盘子;谢(xiè),拒绝;巾羃(lì),头巾的下垂部分。
  •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古代的一种礼仪规范,即三品以上的官员禁止在厨房里烹饪食物,同时一百个盘子也谢绝了戴头巾的习俗。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礼仪规范的要求。

诗句: 兽炭与松明,入垆平等赤。
译文: 野兽烧的木炭和松树烧的烟灰,放入火炉中平等地燃烧。

  • 注释: 兽(shòu),指野兽烧的木炭;炭,煤炭的一种;松明(sōng míng),指松树烧的烟灰;垆(lú),指火炉;平(píng),平等;赤(chì),燃烧。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古人在火炉中燃烧兽炭和松明的场景,表现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这种燃烧方式体现了古人对于资源的珍惜和利用,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句: 象髓与韭菹(ju cū),入喉平等白。
译文: 象牙的髓和韭菜的腌制品,进入喉咙中感觉像白米饭一样。

  • 注释: 象(xiàng),大象的肉;髓(suǐ),骨髓;韭(jiǔ)菹(jū),韭菜的腌制品;白(bái),白色;喉(hóu),喉咙。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古人对于食材的品味和享受,通过对象牙髓和韭菜的比喻,表达了他们对食物口感的细腻描述。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人的饮食文化,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句: 深坐不横参,大欢不洿帻(zé)。
译文: 深深地坐着,不横着看参;大欢喜的时候不低头沉思。

  • 注释: 深(shēn),深长的样子;坐(zuò),坐着;横(héng),横视;参(cān),这里指星宿;欢(kuáng),欢喜;洿(wū),低头沉思的动作;帻(zé),头巾。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于坐姿和表情的讲究,强调了他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尊重。

诗句: 敢邀天公怜,庶免佛子泣。
译文: 勇敢地向天公求情,希望他能够免去佛子的哭泣。

  • 注释: 敢(gǎn),有勇气的样子;邀(yōu),请求;天公,指上天或神灵;怜(lián),怜爱;佛子,佛教徒;泣,哭泣。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灵和佛子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认为,通过向神灵求情,可以避免佛子的哭泣和痛苦,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美好愿景的体现。

诗句: 静念古贤人,饥驱食常缺。
译文: 我静心回想古代贤人的生活状态,常常因饥饿而无法吃饱。

  • 注释: 古贤人(guǎn xī yīn),泛指古代贤德之人;饥(jī),饥饿;驱(qū),驱使、迫使;常(cháng),常常;缺(quē),不足。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思考。他通过对比自己的饥饿状况和古代贤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这种反思和自省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学造诣。

诗句: 今我馀草蔬,犹堪飨嘉客。
译文: 如今我还有一些蔬菜剩下的,仍然可以用来款待尊贵的朋友。

  • 注释: 今(jīn),现在;余(yú),剩余;嘉(jiā),美好;客(kè),客人、朋友。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剩无几的生活资源的珍视和感恩之情。他认为,尽管自己只剩下一些蔬菜,但这些蔬菜仍然是可以用于款待尊贵朋友的。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面对困境的能力,也传达了一种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和珍视。

诗句: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
译文: 让我们以这个为榜样,共同避免浪费和破坏。

  • 注释: 推此(tuī cǐ),以此为榜样;告(gào),告知;同心(tóng xīn),心意相通、志趣一致;暴殄(bào tiǎn),过度奢侈、浪费;非(fēi),不是;雅集(yǎ jí),高雅、有品位的聚会;殄(tiǎn),毁灭、浪费。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倡导节约和反对浪费的观念,认为只有以共同遵守的原则来约束自己,才能避免浪费和破坏。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道德标准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