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既南渡,乱流何滂滂。
离石方虓阚,邺都复猘狂。
苻开关陜境,李割庸蜀疆。
鱼羊歌慕容,五将谶老羌。
时来互骧首,运去争履肠。
南北断如砺,漂流逮隋唐。
彼以无道得,宜以无道亡。
生灵独何罪,天问莫能详。
【注释】
五马:指帝王的仪仗,五马并驾,象征皇帝。
乱流:指战乱时期。
离石方虓阚(xiákān):离石县正面临大难。
鄴都复猘狂(huángcháng kuáng):邺都又陷入混乱。
关陕境:指苻坚统治下的关中及陕北一带。
李割庸蜀疆:李雄割据四川一带。
鱼羊歌慕容:鱼羊之歌是鲜卑族的一种歌谣,这里借指前燕国主慕容氏。五将谶老羌:五位将军的预言应验了羌族的亡国。
时来互骧首:时势来了,人就争着往上爬。
运去争履肠:形势不好了,人人争着逃跑。
南北断如砺:北方和南方如同磨刀石一样坚硬。
漂流逮隋唐:漂泊不定,直到隋、唐时代才安定下来。
彼以无道得,宜以无道亡;生灵独何罪:他们因为无道而被灭亡,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天问莫能详:上天的疑问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所俘后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逢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五马既南渡”,描述了五匹马被俘的情景,五马并驾,象征着皇帝。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
第二句:“乱流何滂滂”,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混乱局面。这句诗通过“滂滂”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波涛汹涌。
第三句:“离石方虓阚”,指出离石县正面临大难。这里的“虓阚”形容形势严峻,危机四伏。
第四句:“邺都复猘狂”,指的是邺都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猘狂”形容邺都的局势如同狂躁的野兽,无法控制。
第五句:“苻开关陜境”,指苻坚统治下的关中及陕北一带。这里的“关陕”是指当时的陕西和河南地区。
第六句:“李割庸蜀疆”,李雄割据四川一带。“割”字在这里用来形容李雄对四川的控制,强调其割据一方的势力。
第七句:“鱼羊歌慕容”,鱼羊之歌是鲜卑族的一种歌谣,这里借指前燕国主慕容氏。这句话可能是在暗喻前燕国由于无道而最终灭亡。
第八句:“五将谶老羌”,五位将军的预言应验了羌族的亡国。这里的“谶”指预言,“老羌”则是指羌族。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九句:“时来互骧首”,时势来了,人就争着往上爬。这里的“骧首”形容人们争相追求名利地位,逃避现实。
第十句:“运去争履肠”,形势不好了,人人争着逃跑。这里的“履肠”比喻形势险恶,让人感到绝望。
第十一句:“南北断如砺”,北方和南方如同磨刀石一样坚硬。这句话可能是在比喻国家的分裂,以及人民在这种分裂中遭受的痛苦。
第十二句:“漂流逮隋唐”,漂泊不定,直到隋、唐时代才安定下来。这句诗表达了人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以及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十三句:“彼以无道得,宜以无道亡”,他们因为无道而被灭亡,百姓有什么罪过呢?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统治者无道而取的谴责,以及对于百姓苦难的同情。
第十四句:“天问莫能详”,上天的疑问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逢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逢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兼史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