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沙场唤斗来,三时杀气贯重围。
翻身一箭穿双鹗,追骑如云尽却回。

【注释】:

  1.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和战斗场面,以及他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全诗语言朴实流畅,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2. 塞下曲:指边塞的军旅歌曲。
  3. 其三:这是第三首《塞下曲》。
  4. 匹马沙场:形容战场上英勇无比,勇往直前。
  5. 斗来:指与敌人进行战斗。
  6. 杀气贯重围:形容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气氛紧张。
  7. 双鹗:指两只老鹰,这里比喻敌人。
  8. 翻身一箭穿双鹗:形容战士勇猛顽强,一箭射中敌人的要害部位。
  9. 追骑:追赶敌人的骑兵。
  10. 尽却回:形容敌人被打败后撤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场英勇将士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将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首句“匹马沙场唤斗来”,描绘了战士们骑着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这里的“匹马”意味着孤军奋斗,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挑战。而“唤斗来”则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斗志昂扬,仿佛呼唤着战斗的到来。
    第二句“三时杀气贯重围”,进一步强调了战场的紧张氛围。这里的“三时”可能是指一天中的三个时辰,即早晚各一个时辰,加上午时的时辰,共三天。而“杀气贯重围”则形容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这种激烈的战斗场景,使得士兵们更加坚定了战斗意志,也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气息。
    第三句“翻身一箭穿双鹗”,则是对战士们英勇表现的具体描绘。这里的“翻身”可能指的是战士在战斗中灵活运用战术,以巧妙的方式扭转战局。而“一箭穿双鹗”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士们如何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弓箭,一箭射穿了两只老鹰(象征敌人的首领),从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不仅展示了战士们高超的箭术技巧,更体现了他们在战斗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追骑如云尽却回”,则进一步展现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追骑”可能指的是追赶的敌人骑兵。而“尽却回”则形容这些敌人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纷纷败退。这种胜利的场景不仅让战士们欢呼雀跃,也让整个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这也为整首诗歌增添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