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踏月过山家,风露离披斗柄斜。
半醉半醒疑梦寐,剩留清影付梅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然后理解诗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入郡西诸山探梅游陟三日胜处略尽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玻公梅花诗因次韵十首”意思是在乙酉年春天,我和侯广成先生一同进入郡城西边的几座山去观赏梅花游览了三天,那里美景尽收眼底,乘船夜宿时和研德云一起欣赏了《玻公梅花诗》,因此作此和诗。“溪桥踏月过山家,风露离披斗柄斜”,意思是我沿着溪流踏着月光走过山间的小桥,风露凄清而寒冷,北斗星的倾斜方向已经斜向西方。“半醉半醒疑梦寐,剩留清影付梅花”,意是半醉半醒间恍惚如梦,把梅花留在枝头,让它在风露中绽放。

【答案】

译文:

我在乙酉年春天,和侯广成先生一同前往郡城西边赏梅游历,三日后,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乘船夜宿,和研德云一同观赏了《玻公梅花诗》。于是我也写下了一首和诗。

赏析:

诗人在赏梅游历的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首句写诗人赏梅游历的时间、地点,二句写诗人赏梅时的情景。诗人在赏梅游历的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首句写诗人赏梅游历的时间、地点,二句写诗人赏梅时的情景。诗人从山家过桥,到溪上赏梅,一路风景优美,心情舒畅。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赏花的快乐之中,而是忽然想到:“风露凄清而寒冷,斗柄斜指西方。”此时,诗人的心境也变得凄凉起来。第三联“半醉半醒疑梦寐,剩留清影付梅花”,诗人用“醉”“醒”二字,形象地描绘自己饮酒观花的惬意心情。第四联“半醉半醒疑梦寐”,诗人又回到现实之中,以“清影”比喻梅花。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徜徉时的愉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