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知风信,江狶善倒奔。
报晴铜角响,占雨纸灯昏。
官舫人看熟,孤村井汲浑。
东流山县近,往往识方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意象的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作答。
“久客知风信,江狶善倒奔。”“久客”指长时间在外地居住,“知风信”即了解风向信息,“狶”(páo)善倒:善于倒退,这里指善于顺流而驶。这一句写诗人久居外地,深知水情,知道风向,懂得逆水行船的道理,所以船能顺流而下;“善倒”一词用得极妙。
“报晴铜角响,占雨纸灯昏。”报晴,是说晴天时,船头上的铜鼓声会响亮;占雨,是说下雨时,船上的灯火会变暗。这两句是写晴雨天气中船夫们的不同做法,晴天扬帆顺流,雨天收帆停桨,以保安全。
“官舫人看熟,孤村井汲浑。”“官舫”是官吏的舟船。“井汲浑”,指官府的船只往来频繁,而普通的小船则很少见。这两句是写官员们的舟船来往频繁,而百姓的舟船少有往来,说明官府与百姓之间的隔膜。
“东流山县近,往往识方言。”“东流山”指的是长江入海口处东面的崇明岛,因为岛上山峦起伏形似群山而得名。“往往识”意思是常常能辨别出,“识”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能够辨别或认识。这两句是写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靠近东流山下,人们常常能辨认出当地的方言。
【答案】
译文:
长期在外居住,了解风向情况,因此船只能顺着水流航行;晴天时,船上的铜鼓声会响起来;下雨时,船上的灯光会变暗。
官员的船只往来频繁,而百姓的船只很少有往来;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上,山峦起伏像座座山一样,当地人常常能辨认出当地的方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长江上渔民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首句交代了诗的写作背景和时间。次句点出了自己长期在外居住,了解当地风向情况,因而船只能顺着水流航行。第三句写晴日里,船头发出铜角之声;雨天里,船上的灯火昏暗不明。最后三句写官船与民船的不同。官船往来频繁,而民船少见;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上,山峦起伏成群,当地人常常能辨认出当地的方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渴望早日结束长期战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