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匮盝,室侵风雨。
薄炊经旬,雕裘历纪。
友赐荣华,骖騑萃止。
闻剖病贫,终身含耻。
【注释】
原宪:即原思,战国时期鲁国人。曾做过官,但不久就辞官归隐。他以清贫为乐,安于贫困的生活。
匮:空,缺。
室侵风雨:房屋被风雨侵蚀。
薄炊:指饮食简单。
雕裘(qiú)历纪:指穿着华丽衣服。雕,通“貂”。纪,计算的单位,十为一纪。
友赐荣华:指朋友赠予的财物和车马等。
骖騑(chān yí)萃止:指车马聚集到一起。骖,古代四匹马驾一车,驾车的人称为骖乘者;騑,指马。萃,聚集。
闻剖病贫,终身含耻:听到有人因贫穷而自杀,自己则终身抱愧。
【赏析】
此诗是《高士传》中的一篇。《高士传》是记载古代高逸之士及其言行的书籍。原宪,字子思(见《史记·仲尼弟子传》),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后隐居不仕,终生贫困,以清贫为乐,安于贫困的生活,故后人称其为“原宪先生”或“高士原宪”。《高士传》中载有原宪的许多轶事,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原宪是一个清贫的士人。他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很坚固,能抵御风雨的侵袭。由于家境清贫,他只能吃些粗粮和简单的饭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外边做短工。由于劳动时间不长,所以穿的衣服也是旧的,而且已穿了很长时间了。然而,他的朋友见他如此清贫,便送给他一些财物和车、马之类的东西。这些财物使他一时感到高兴,但他很快又想到自己的朋友之所以这样赠送他这些东西,是因为他自己穷困潦倒,所以才这样做的;如果他有钱有势,朋友是不会给他这些东西的。因此,他内心十分不安,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
这首诗就是写原宪的这种心理感受的。诗人通过叙述原宪的贫困生活和他的思想变化,表现了原宪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