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夹青天。
一叶扁舟通石罅,数行客泪落哀猿。
蜿蜒绵亘百馀里,瑶姬封此知何年。
朝云暮雨相往旋,朝朝暮暮阳台前。
楚王何事来入梦,词客因之空浪传。
巫山之灵尚未泯,至今云雨已渺然。
峡中流水向东去,猿声夜夜闻江边。
【注释】
巫山:在今重庆市南郊,长江三峡中段的西壁。
一叶扁舟通石罅(xià):形容小船在狭窄的水道里穿行。
数行客:许多旅客。
哀猿:悲凉的猿声。
蜿蜒绵亘百馀里:曲折延伸,绵延达百余里。
瑶姬:传说中的仙女。
朝云暮雨:原指男女情爱之事,这里指云雾缭绕。
楚王:指楚怀王。
因之:由此而来,指屈原《离骚》。
渺然:遥远的样子。
峡中流水向东去,猿声夜夜闻江边:巫山高峻,山势回旋,水道曲折,两岸峭壁高耸。
【译文】
巫山高耸入云霄,青天之下夹着它。
小舟穿行在狭窄的水道里,众多旅客泪洒哀猿之间。
巫山曲折连绵达百余里,是谁封住这仙境?
云雾缭绕变幻无常,时而在早晨又在黄昏。
楚王曾来此梦中寻梦,词客因此写下了诗篇。
如今巫山灵气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有云雨。
峡谷里的流水向东方流去,夜晚猿声不断传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诗人李白游历巫山时,被巫山的神女峰所吸引,于是乘兴而作此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神女峰为背景,描写巫峡风光和云雨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