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云大隐隐城市,我今小隐隐招提。
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
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
誓策功勋报天子,笑杀管晏何卑卑。
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
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
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
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
野僧终日问姓字,笑指白云莽莽垂。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
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放歌和天倪。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闲题壁上诗。
无修无证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其原文如下:
题南皋小隐处
昔云大隐隐城市,我今小隐隐招提。
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
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
誓策功勋报天子,笑杀管晏何卑卑。
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
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
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
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
野僧终日问姓字,笑指白云莽莽垂。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
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放歌和天倪。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闲题壁上诗。
无修无证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
注释与赏析:
昔云大隐隐城市:以前人们认为隐居高人应当远离尘世喧嚣,选择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进行生活和修行。
我今小隐隐招提:作者自己选择了一种更加低调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处山林之中的小地方作为隐居的地点,即“招提”,这里可能是指寺庙。
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这里的“招提”既指寺庙也指山间的环境,暗示作者的隐居之地既有自然的山水环绕也有宁静的寺庙相伴。
识破万事等浮沤: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如浮云一般无常的认识和超然的态度。
残生从此托一枝:作者认为自己的生命寄托于此,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清静淡泊的生活。
忆昔射策黄金榜:回忆起过去科举考试中得中进士的情景,那时的荣耀和成就让作者感到自豪。
誓策功勋报天子:作者立下誓言,决心以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报答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笑杀管晏何卑卑:用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和晏婴来比喻,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豪迈气概。
于今老去岩壑里:现在已经年迈体衰,隐居在深山峡谷之间。
床头一剑蒯缑尽:形容自己已经把曾经随身携带的武器都放下了,表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闻鸡起问夜何其:每天早上听到公鸡啼叫就起床询问时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视。
壮心只今己销磨:虽然年纪已高,但心中依然怀有当年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但现在这些雄心已经渐渐消磨殆尽。
侧足空门有所思:在佛门修行,虽然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但仍会不时地思考一些人生问题。
半榻时枉明月照:有时候躺在竹床上,月光可以照亮整个房间。
短衣不禁松风吹:穿着宽松的短衣,任由山风吹透身体,表达了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野僧终日问姓字:每天都会向山上的野僧询问自己的名字,可能是为了求得佛法的启示或是寻找心灵的慰藉。
笑指白云莽莽垂:指着天空的白云,似乎在指点着天地之间的道理,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生无姓亦无字: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姓氏也没有名字,这反映了他对世俗身份和名望的追求已不再执着。
迹遍名山号无为:在名山大川之间留下了足迹,却自称为“无为”,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候会披散头发,以此来解开心中的智慧和力量。
有时放歌和天倪:有时候会放声歌唱,与天地同鸣,表达出与宇宙相通的和谐境界。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候会沉醉于花间饮酒,享受自然之美。
有时闲题壁上诗:有时候会在壁上题写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无修无证亦无持:既不刻意修行,也不依赖任何外在的凭借或支撑,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但教名姓不出山:只要不出山为官,保持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即可,不需要刻意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那管世人知不知:不管世人是否了解自己,都无所谓,因为作者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平和、超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隐士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