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老碧波寒,竹上湘妃泪未干。
日落黄陵庙前路,如今仿佛画中看。
【注释】
芙蓉:芙蓉花。湘妃:指娥皇、女英二妃。黄陵庙:位于湖南湘山(即南岳)上,传说是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
“日落”句:《太平御览》卷八五九引《风土记》:“湘中多芷草,一名杜衡,其叶如葵,七月开花,状如菊花,名曰芙蓉,故曰黄陵。”唐李商隐诗:“石楠兮美,芙蓉兮芳。不采而撷者,楚江湘水香”。
“如今”二句:意即如今此景如同画图中所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湘江两岸秋天的景象。开头两句,写秋日湘江边的景象。首句写岸边修竹苍翠,芙蓉凋谢,寒气袭人。次句写岸上湘妃泪痕未干。“湘君”和“湘夫人”都是传说中的舜帝的两个妃子。《离骚》说:“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帝子”指的是湘君;“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说的就是湘夫人在洞庭边徘徊的情景。“湘妃泪不干”,说明湘君已死,而湘夫人依然长泣不已。
后两句写黄昏时,诗人站在湘江边,看到日落时分黄陵庙前的道路,仿佛看到了画中的景致。“黄陵庙”在湖南境内湘江西岸,为纪念舜帝与二妃的爱情故事而建,故称“黄陵庙”。《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水经注》:“黄陵庙在零陵县西十五里。”因此,诗人看到黄陵庙前道路的景色,就想到舜帝死后葬在九嶷山,他怀念舜帝和二妃的事迹,所以把黄陵庙前的景色比作画中景。
全诗写景清丽,抒情委婉,情景结合十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