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晓苍茫,远树浮岚寺半藏。
还尽夜来听雨债,片帆今日过潇湘。
题画五首 其二
水光山色晓苍茫,远树浮岚寺半藏。
还尽夜来听雨债,片帆今日过潇湘。
注释
晓苍茫:清晨时,水光映照着山色。苍茫:指水天相接、云气苍茫的景色。
远树浮岚寺半藏:远处树林上飘荡着轻淡的水汽,仿佛是山间云雾缭绕,而寺庙半隐半现。
还尽:指归还。
片帆:一片船帆。
今日:今天。
过潇湘:渡过潇湘江。潇湘,指今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水。
水光山色晓苍茫,远树浮岚寺半藏。
还尽夜来听雨债,片帆今日过潇湘。
题画五首 其二
水光山色晓苍茫,远树浮岚寺半藏。
还尽夜来听雨债,片帆今日过潇湘。
注释
晓苍茫:清晨时,水光映照着山色。苍茫:指水天相接、云气苍茫的景色。
远树浮岚寺半藏:远处树林上飘荡着轻淡的水汽,仿佛是山间云雾缭绕,而寺庙半隐半现。
还尽:指归还。
片帆:一片船帆。
今日:今天。
过潇湘:渡过潇湘江。潇湘,指今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水。
【注释】: 1. 挽杨仲桓学正:挽,即作诗以悼念。杨仲桓,生平不详。《全唐诗》收录其诗一首。学正,官名,宋代地方学校设学正、学录等职管理教学事宜。此处指杨仲桓之官职。 2. 开卷即潸然:潸然,流泪的样子。 3. 斯人不永年:斯人,这里指杨仲桓。不永年,不能长寿。 4. 春秋郯子国:春秋,指春秋时期。郯子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的名。春秋两字在这里是虚词,表示时间。 5. 风雨广文毡:广文
【注释】 立春前一日见雪:即“立春”前一天的早晨见到雪。 殿腊残年里,搀春一日前:把冬去春来的时间比作宫殿中残年的蜡烛与新一年的春节。殿,指宫殿;腊,指冬季。残年,即将过去的一年。搀(chān),接近的意思;春天来临前的一段时间。 意如天弄巧,势似雪争权:意思是说天地仿佛故意弄出些精巧的东西,而雪花仿佛在争夺着什么。天弄巧,形容天工奇妙。雪争权,比喻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像要争取到某种权利一样。
煮鹤 山人偶劈琴,寂寞九皋音。 借问缠腰想,何如食肉心。 青田真易写,赤壁梦难寻。 恐袭乘轩弊,防微意亦深。 【注释】 1. 煮鹤:指烹杀一只鹤以供食用,引申为自取灭亡。 2. 山人:隐士。 3. 劈琴:用琴声表达情感。 4. 九皋(gāo):指皋野、荒野。 5. 缠腰想:比喻束缚自己的欲念。 6. 何如:比得上。 7. 青田真易写:形容绘画容易,如描绘青田石一般简单。 8. 赤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首联“东野草堂”即指隐逸于东野的草堂,颔联描写草堂景色;颈联写诗人在此的闲适生活
【注释】 1. 林塘:指山林。 2. 迁(qiān)家:搬家。 3. 半生:一生。 4. 乌绕树:乌鸦在树上飞旋。 5. 一(yì)日:一天。 6. 花径:花草铺成的小径。 7. 茅堂:茅草盖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8. 不厌低:不怕低下。 9. 烦:麻烦。 10. 车马客:指有车马的人。幽栖:隐居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爱屋及鸟的心态,将“林塘”比作自己的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它描绘了花朝时节,作者漫步于郊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花朝徒步」:在农历二月二日的花朝节这天,人们喜欢出门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这里的“花朝”指的是花神的生日,也称作花神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而“徒步”则是指步行,表示作者在这一天选择步行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 「花气蔼晴芬」
【注释】: 1. 同下西窗榻:一同睡在西面的窗榻上。 2. 强说诗:勉强作诗。 3. 暮秋将尽夜,风雨正来时:暮色苍茫,秋意渐浓之时,风雨即将来临之际。 4. 屡剪生花烛:多次点燃了蜡烛。 5. 频夸杀着棋:频频夸奖自己的棋艺。 6. 侍儿先欲寐:侍女已经想要睡了。 7. 意似怪眠迟:似乎奇怪我睡得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生活和友情的小诗。首联写自己与友人一起住在释耕之西轩的西窗榻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题“挽全希言学士”,意为悼念全希言,即全思贤。全思贤是唐德宗时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与杜甫交游甚密。 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今代瀛洲客: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三座神山之一。 - 客:这里指全思贤,因为他是外地人,所以用“客”来形容他的身份。 2. 先朝太学生: - 太学生:古代的大学学生。 3. 桓荣稽古力: - 桓荣:东汉著名学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本题中“舟次采石”,即船在采石停泊;“人家临驿住”,即有人家在驿馆附近居住;“野庙向江开”,即有野庙面向江水而建;“蜡面倾浮蚁”,指蜡烛熔化后浮起的蚂蚁。 【答案】 译文: 船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采石,收帆停泊在此地。 临近驿站的地方有人家住宿,野庙朝着江边敞开着。 蜡烛融化后浮起了蚂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全诗如下: 过淀湖 舟前白鹤孤,相引过平湖。 时景莺花月,烟村水墨图。 朦胧山似有,浩荡地如无。 天与东风便,帆开十幅蒲。 注释: 1. 舟前白鹤孤,相引过平湖。——在船前的白鹤孤单地飞翔,引导我们穿过平静的湖泊。 2. 时景莺花月,烟村水墨图。——随着景色的变化,如同春天的花、秋天的鸟和明亮的月亮,以及烟雾缭绕的村庄和水墨画般的风景。 3. 朦胧山似有
诗句输出: 鼓瑟齐门事已非,抱琴何惜赏音稀。 有弦争似无弦达,闲看闲云出岫飞。 译文注释: 《题画卷五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画面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诗中“鼓瑟齐门事已非,抱琴何惜赏音稀”两句,描述了曾经和谐的鼓瑟音乐如今已不再存在,而怀抱着琴的人却因为欣赏不到美妙的音乐而感到惋惜。“有弦争似无弦达,闲看闲云出岫飞”则是说
注释:江边的青山就是隐居的地方,可以在这里悠闲的钓鱼。我虽然有姓名,但是生活在人世间,害怕被征召去做官去到草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山和渔翁的悠然自得,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诗中"江上青山可隐居,钓船到处有鲈鱼。"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姓名却在人间世,只恐安车诣草庐"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名利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注释翻译: 韦偃,唐代著名画家,擅长画松树。巨然山,名胜古迹之一。 译文: 门外有几棵韦偃的松树,屋头上有一道连绵的山脉像巨然山一样。 江南旧时我走过的地方,现在有很多人家就像这里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来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门外数株韦偃树”,以韦偃作为画师的象征,借韦偃的松树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韦偃是唐代著名画家
诗句: 罢钓归来不汝期,无心说起烂柯时。 注释: - 罢钓归来:表示钓鱼结束后不再继续,这里“罢钓”指钓鱼活动结束。 - 不汝期:意为不想与你约定时间,这里的“汝”是代词,指代你。 - 无心说起:形容没有心情去谈论某事,“说”指的是讨论、讲述。 - 烂柯时:指过去的时光,“烂柯”出自《世说新语》,形容岁月流逝如梦如幻。 译文: 在钓鱼结束后,我不打算与你约定再次钓鱼。对于过去的岁月
【注释】 斜塘: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南。 日已昏:天色渐黑。 田家犬吠出篱根:指村野人家的狗因听到动静而叫唤。 老翁开户惊相问:村中老翁打开门户,出来问是谁来了。 船来夜识村:指船儿在黑夜里被村野的老翁认作是熟人,所以询问来意。 【赏析】 此诗首句写日暮途穷,二句写夜深人静,三句写开门迎宾,四句写深夜访友。全诗语言质朴平易,叙事简洁明快,结构完整严谨,一气呵成;同时
偶然行到水穷处,隔岸无船人不渡。 “偶然行到水穷处”描绘的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外地来到了一个水流到了尽头的地方。这里的“水穷处”象征着一种困境或者绝境,暗示了诗人可能遇到了某种难题或者挑战。“隔岸无船人不渡”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助,因为河水已经流到了尽头,无法再渡过去,意味着诗人无法继续前行或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