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青天漠漠高,人生处世一鸿毛。
胡笳有拍空遗恨,汉节无旄不易操。
方朔寓言兴设难,屈原忠愤在离骚。
读书多费闲伤感,且向西家唤浊醪。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一组诗歌,以遥念长安(唐都城)为主题。这组诗共八首,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四首尤为著名,其内容主要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接下来将简要阐述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仰望青天漠漠高:诗人仰望高远的蓝天,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 人生处世一鸿毛:人生在世如同鸿毛般微不足道,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 胡笳有拍空遗恨:胡笳的悲鸣之声让人徒增遗憾,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 汉节无旄不易操:失去节旄意味着失去了控制,无法掌握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
  1. 译文赏析
  • 仰望青天漠漠高:我仰望着高远的天空,心中充满忧虑。
  • 人生处世一鸿毛:人生在世就像一根鸿毛一样微不足道,短暂的生命让人感叹。
  • 胡笳有拍空遗恨:听到胡笳的声音,让人感到无尽的遗憾和悲伤。
  • 汉节无旄不易操:失去节旄意味着失去了控制,无法掌握命运。
  1. 关键词注释
  • 直北关山金鼓振:直北的关山传来金鼓声,意味着战事频繁,国家处于战乱之中。
  • 征西车马羽书迟:征西的车马和书信都慢了下来,暗示着边疆的战事也带来了不便。
  • 鱼龙寂寞秋江冷:秋天的江水显得异常寂寞和冷清,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流离失所。
  • 故国平居有所思:故乡的安宁和繁华成为回忆中的美好,但如今已变得遥远而模糊。
  1.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的动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后的动乱时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1. 文学价值
  • 情感深沉: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感慨。
  • 语言简练:诗句简洁而有力,用词精准,富有音乐性。
  • 思想深刻: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的黑暗与往昔的繁荣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象征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超脱现实的想象,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秋兴八首·其四》作为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四首,以其深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映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怀以及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