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上送归舟,迢递心随江水流。
千里异乡犹昨日,一年孤馆又中秋。
青山有恨能遮眼,白发无情自满头。
谩说今宵好明月,清光两地照人愁。

【注释】

江上:指送别的地点。归舟:回家的船。迢递(tiáo dì):遥远。心随江水流:比喻心如江水般流逝。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孤馆:孤独的客舍。有恨:有遗憾、忧愁。白发:年岁增长的头发。清光:明亮的月光。两地:这里指自己和远方的人或物。人愁:人的烦恼。

【赏析】

《中秋述怀》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中秋节,时作者旅居福州,与家人不在一起,故有此感。诗中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苦、游子之悲。全诗构思精巧,情感真切,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首联“去年江上送归舟,迢递心随江水流。”起笔写景,先点明时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中秋节),然后写当时的情景。江上——即江边,指作者所在之处。送别,指送行的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归舟——归家之船。

“心随江水流”,意思是说作者的心也随着江上的小舟而去,表示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千里异乡犹昨日,一年孤馆又中秋。”“千里”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与上句中的“江上”相呼应,都写出了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凄凉之情;“孤馆”指的是作者所住的旅馆,是离家万里之外的一个孤寂之所,更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离家已有千里之遥,可感觉就像昨天刚离开家乡一样,而这一年里又度过了一个寂寞的中秋之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颈联“青山有恨能遮眼,白发无情自满头。”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愁苦情绪。青山之所以能遮住作者的眼睛是因为它充满了怨恨,因为它看到自己的儿女被外族掳去当奴隶,却无能为力。白发之所以会布满作者的额头,是因为岁月催人老,年华逝去,而自己却被时光抛弃在外。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谩说今宵好明月,清光两地照人愁。”这两句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作者看来,即使是今夜的明月也很美好,但它只能照亮两地,而不能消除人们的忧愁,因为两地的人都在思念着自己的亲人。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