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亭下羽觞流,曾折瑶华计酒筹。
白日蹉跎三岛暮,红尘俯仰十年秋。
愁来莫问丹砂诀,醉里聊同造物游。
近日桃源足轮鞅,洞前宁复有渔舟。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一山炼师的思念之情。下面逐句解释:

  1. 濯缨亭下羽觞流:在濯缨亭下,我举起羽觞畅饮。濯缨亭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饮酒赏景,享受宁静的时光。
  2. 曾折瑶华计酒筹:曾经折断过瑶花(一种美玉),用它来计算酒壶中酒的量。这里的“瑶华”象征着美好的东西,诗人用它来计算酒壶中的酒量,显示出他的豪爽和洒脱。
  3. 白日蹉跎三岛暮,红尘俯仰十年秋:白日里我在三个岛屿上消磨时光,但转眼间已是十年过去。这里的“三岛”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诗人用来象征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状态。而“红尘”则代表着世俗世界,“俯仰”则表示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4. 愁来莫问丹砂诀:当愁绪袭来时,不要问我那些关于丹砂(一种中药)的秘诀。这里的“丹砂”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技巧,诗人在这里表示他并不需要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5. 醉里聊同造物游:在醉酒的时候,我与大自然一同遨游。这里的“造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诗人通过醉酒的方式与它们交流,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6. 近日桃源足轮鞅:最近的桃花源足够容纳我的车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找到一个像桃花源那样宁静、美好的地方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7. 洞前宁复有渔舟:洞口前不会再出现渔船。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已经厌倦了外面的喧嚣和纷扰,他渴望回到一个更加宁静、纯净的地方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濯缨亭饮酒赏景、折瑶花计算酒量的豪放场景,以及他在白日和红尘中度过的时光和面对愁绪时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自然之美以及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诗句的押韵和音韵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