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城阙起,胜迹在林椒。
春草绕三径,松风话六朝。
冶城深竹树,白鹭带江潮。
忆昔谈经处,钟声锁寂寥。
【注释】
瓦官寺:在今南京栖霞山,南朝梁武帝曾于此讲经。胜迹:美好的景物。林椒:树木丛生的样子。三径:指隐居者所居的草径。松风:指寺庙里的清风。六朝:东晋至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冶城:即冶城山,在南京市东北。深竹树:指山中茂密的竹林。白鹭带江潮:指诗人站在山上,看见江面上的白鹭随着涨潮而游弋。钟声:指寺庙中的钟声。锁寂寥:指钟声回荡着,使寂静的山谷充满了空灵的声音。
【赏析】
此诗为登瓦官寺所见。首二句先写瓦官寺之胜,次二句写瓦官寺之幽,第三四句写瓦官寺之古,末二句写瓦官寺之静,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烟霞城阙起,胜迹在林椒。”开首两句,是说瓦官寺在一片烟霞缭绕中崛起,其美妙的胜迹就隐藏在那葱茏的山林之中。这两句以烟霞起笔,既写出了瓦官寺所处的自然景色,又渲染出瓦官寺那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气氛;接着便引出了瓦官寺的“胜迹”,这是全诗的焦点所在,也是诗人要着力描写的地方。
第三句“春草绕三径”,是对瓦官寺的胜迹作了具体描绘。这里说的是春天到了,那长满青草、环绕着瓦官寺三个石阶的小道,显得更加幽深了。一个“绕”字,写出了小道弯曲曲折、曲径通幽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诗人游览时的兴致。
第四句“松风话六朝”,“松风”二字,点出了瓦官寺的自然环境,更突出了诗人对往昔历史的追忆之情。“六朝”指的是从东吴到南唐的六个朝代,其中尤以东晋和刘宋最为鼎盛。由于历史久远,所以“六朝”一词,常常被用来代指“南朝”。这里所说的“松风”,当是指瓦官寺中那阵阵吹来、带有淡淡松香的清风,它仿佛在给诗人讲述着那个遥远时代的一段段往事。“话”字则表明,诗人并不是在客观地听风,而是在用心去体味,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那“六朝”的历史内容。
“冶城深竹树,白鹭带江潮。”第五句写的是瓦官寺周围的环境,第六句则是对这种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冶城”,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个郡治所在地,位于今天的南京市西南郊。这里地势高峻,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深竹树”三字,不仅点明了瓦官寺周围郁郁葱葱的竹林,而且还写出了那片竹林苍翠欲滴的景象。“白鹭带江潮”,则写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一只只白鹭在江面上迎风翱翔,时而展翅高飞,时而翩翩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忆昔谈经处,钟声锁寂寥。”最后两句,是对瓦官寺昔日情景的回忆。“忆昔”二字,表明诗人是在追思往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他回忆起当年在这里讲经的情形,那是多么宁静啊!那悠扬的钟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忆昔谈经处”四字,既表现了瓦官寺的古朴,又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之情。而那钟声“锁寂寥”,则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点评】
这首诗是登瓦官寺所见。前两句总写瓦宫寺之胜,后六句具体写瓦宫寺之幽、之古、之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有动有静,既有实景又有虚情,可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