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萧飒雪㠝岏,襆被来登六月寒。
古殿西风吹铁瓦,长空北斗挂阑干。
太原山绕中条近,小有天通上界宽。
欲向阴厓振鸣策,恐惊林下黑龙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楼台萧飒雪㠝岏,襆被来登六月寒”,诗人在六月初来到五台山折斗峰,看到的景象是“萧飒”“雪㠝岏”,这两句诗描绘出五台山的景色:楼台萧瑟,雪花纷飞,天气寒冷。这是第一层,写景。“古殿西风吹铁瓦,长空北斗挂阑干”,写诗人看到的景物,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放眼远眺,只见远处的古庙,在西风中飘动,仿佛是铁瓦在呼啸,而天空中北斗七星高悬于天边,好像悬挂着一根长长的栏杆。这是第二层,写远景。“太原山绕中条近,小有天通上界宽”,写诗人所见的远景,诗人继续眺望,发现远处的山脉蜿蜒曲折,环绕着中条山。这是第三层,写远景。“欲向阴厓振鸣策,恐惊林下黑龙蟠”,最后写到诗人想要去探寻,但又怕惊动了林中的蛟龙。这是第四层,写近处的景象。
【答案】
译文:
我来到五台山的折斗峰,看到了楼台萧瑟,雪花飘飘扬扬;我披着被子登上了六月寒凉的楼台。我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放眼远眺,只见远处的古庙,在西风中飘动,如同铁瓦在呼啸;而天空中北斗七星高悬于天边,好像悬挂着一根长长的栏杆。远处的山脉蜿蜒曲折,环绕着中条山:我正在观赏美景时,却突然想到要寻找小有天(即佛光普照之地)的路径,恐怕会惊扰到树林中盘卧的黑龙。赏析:
首联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折斗峰的景观。“萧瑟”二字写出了楼台的荒凉,“雪㠝岏”三个字又渲染出雪的洁白、厚重。“六月寒”一词则点明此时是初夏时节。
颔联从触觉的角度进一步描写折斗峰的景观。“铁瓦”二字既形容了古殿的陈旧和破败,也暗示了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西风”二字既点明了时令,又暗示这里的气候干燥寒冷。“挂阑干”三个字又让人联想到了北斗星的形状。
颈联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这一联写的是诗人眼前的景色。“绕”字写出了太原山峰环状的地理特征。“中条”一词写出了此地地势的特点。“阴厓”一词则写出了此处地形的特征。“振鸣策”三字既表现出诗人渴望探索的心情,又暗示了这里的险峻。
尾联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展开。尾联写的是诗人的遐想。“阴厓”一词既点明了地形特征,又暗示了此处的险峻。“黑龙”一词既暗示了此处的神秘,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