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布谷。
刈得一斛粳,簸得三斗六。
釜无糜,莫为粥。
乳燕雏成丝上簇。
一雨一晴二麦熟。
无菽一朝饥,无麦半岁畜。
偻偻跦跦且布谷。

注释:

禽言十首 其六布谷,布谷的叫声。一斛粳,一斗为斛。

刈得一斛粳,指的是用镰刀割下一斗粳米。簸得三斗六,指的是把割下的粳米用簸箕扬净后得到三斗和六斗。

釜无糜,莫为粥。

指没有粮食可以煮糊状食物。莫为粥,不要做饭。

乳燕雏成丝上簇。

小燕子孵出的雏鸟已经长成了羽毛。

一雨一晴二麦熟。

下雨天或晴天,两种小麦都会成熟。

无菽一朝饥,无麦半岁畜。

没有豆类,一天就会挨饿;没有小麦,半年都无法喂养牲畜。

偻偻跦跦且布谷。

形容农民在田地里忙碌的情景。偻偻跦跦,弯腰低头的样子。且布谷,边干活边叫着布谷鸟。

译文:

布谷声声叫不停,割下一斗粳米,再经过一番扬净,得到三斗六斗金。没有粮食煮糊饭,只能等着喝稀粥。

小燕子孵化出幼鸟,已长成丝线般细密,雨过天晴麦子熟,没有豆类一天饿,没有小麦半年畜难养。

农民们弯腰低头劳作忙,边干农活边呼唤着布谷鸣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禽言十首》中的第六首。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韵脚均为“屋”。诗中通过描绘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丰收的喜悦。

首句“布谷布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布谷鸟的叫声。次句“刈得一斛粳”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展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过程。接下来的两句“簸得三斗六”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收获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对农民生活的描述。“釜无糜,莫为粥”这句话反映了农民们的生活困境,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而“乳燕雏成丝上簇”则展现了农民们养育后代的艰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最后两句“一雨一晴二麦熟”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也体现了他们的丰收喜悦。而“无菽一朝饥,无麦半岁畜”则反映了农民们在缺乏豆类和小麦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困境,也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艰辛生活。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真实面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