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无所恨,恨无千顷竹。
琅玕落清梦,肺腑照寒玉。
君家东皋上,修篁枕城足。
己知前宵雷,箨龙迸幽谷。
斸云飞相送,涤釜手自掬。
晚潮鸣古鼎,煮破潇湘绿。
香发白石烂,气蒸春云熟。
却笑病维摩,不复亲野蔌。
宫商嚼疏齿,鸾凤啸馋腹。
饱食废晚飧,馀甘及童仆。
漱罢清风生,胸臆尚谡谡。
因忆东坡诗,宁可食无肉。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正仲饷笞戏作
正仲,可能是指一个名叫正仲的人。饷,意为供应食物或物品。笞,可能是指一种游戏或娱乐活动。戏作,即以此为题创作的诗歌。
平生无所恨,恨无千顷竹。
此句表达出诗人对竹林的深厚感情,认为自己如果能够拥有千顷竹林就好了。恨,即遗憾、懊恼之意。
琅玕落清梦,肺腑照寒玉。
琅玕,是一种美玉的名称。此句描述诗人在梦中梦见了晶莹剔透的玉石,仿佛它们落在了清冷的梦境中。肺腑,指人的内心深处。此句表示这些美玉如同照映在寒冷的玉器上一样,使诗人的内心感到温暖和安宁。
君家东皋上,修篁枕城足。
君家,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的家庭。东皋上,指的是位于东皋上的住所。此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的住所周围生长着繁茂的竹林,它们像枕头一样垫在城墙下面。
己知前宵雷,箨龙迸幽谷。
己知,即已经知道的意思。此句表明诗人早已知道前一晚的雷电天气,并且看到箨龙(一种竹类的幼苗)从深谷中蹦出。
斸云飞相送,涤釜手自掬。
斸云,指洗涤云朵。此句意味着诗人正在用双手捧起洗涤过的云朵,仿佛在为它们饯行。
晚潮鸣古鼎,煮破潇湘绿。
晚潮,即傍晚的潮水。此句描绘出一幅潮水拍打着古老的石鼎,将潇湘的绿色湖水煮沸的场景。
香发白石烂,气蒸春云熟。
香发,意为香气四溢,散发开来。白石烂,意指白色的石头已经腐烂。此句表示竹子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使得白色石头都腐烂了,仿佛春天的气息变得成熟起来。
却笑病维摩,不复亲野蔌。
却笑,即反笑之意。维摩,即维摩诘(音译:wei mo ji),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此句表示诗人虽然嘲笑自己因为疾病而无法亲自品尝蔬菜,但他仍然能够欣赏到这些美食。
宫商嚼疏齿,鸾凤啸馋腹。
宫商,指的是古代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嚼,意为品尝、品味。此句意味着音乐的旋律如同牙齿轻轻咀嚼般细腻悠扬,让人陶醉其中。銮凤,指凤凰一类的神鸟。啸,意为鸣叫。此句表示那些神鸟在鸣叫声中流露出的馋涎欲滴的样子。
饱食废晚飧,馀甘及童仆。
饱食,即吃得满足、饱腹。废,意为废弃、放弃。此句意味着诗人因为吃饱了而放弃了享用晚餐的机会,但余下的美味佳肴却让孩子们和仆人也尝到了。
漱罢清风生,胸臆尚谡谡。
漱,意为漱口、清洗口腔。此句表示清洗完毕后,诗人感觉一股清新的空气涌进胸腔,让他感到舒畅和愉悦。谡谡,形容文辞流畅、优美的样子。此句意味着诗人的心胸开阔、思维敏捷,就像清澈见底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流淌。
因忆东坡诗,宁可食无肉。
意为回忆、思念。东坡,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苏轼)。此句表示诗人回想起苏东坡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诗意味着宁愿没有肉类作为食物,也不要没有竹子作为家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