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电百虫鸣,使我空馆寂。
绿苔巳盈砌,檐牙何淅沥。
离心将远梦,共此秋雨滴。
荷重闻珠跳,泥融知萼坼。
应谙此夜长,独有孤蛩壁。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译文:
阴雨连绵百虫鸣叫,空寂的我独自在馆中;
青苔已满阶砌,屋檐上的水滴声清晰可闻;
离别的心情让人难以入睡,只能听着窗外的秋雨滴答;
荷花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荷叶上跳跃的水珠清晰可见;
泥土融通,知道花朵将要开放或闭合;
我深知今夜如此漫长,只有一只孤独的蟋蟀在壁缝里鸣叫。

赏析:
此诗是杜甫的《夜雨寄北》的第三首。整首诗以“雨”为主题,通过描写雨水的声音、感觉以及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通过对“阴电百虫鸣”这一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绿苔巳盈砌,檐牙何淅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庭院的景象,绿苔、积水、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人转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离心将远梦,共此秋雨滴”,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既深沉又绵长,如同秋天的雨水一样,不断流淌在诗人的心田。

诗人再次回到雨景之中,“荷重闻珠跳,泥融知萼坼”,通过对荷花和荷叶的描述,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变化。这里的“荷重”“泥融”等词语,不仅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压抑。

整首诗的结尾处,“应谙此夜长,独有孤蛩壁”,通过描绘蟋蟀的鸣叫和壁缝里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和寂寞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情感的抒发。

此诗通过描绘雨水的声音、感觉以及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