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策咨所诣,薄言信孤筇。
望溟眇端倪,蹑虚惟洪蒙。
吴会万渎来,瓯甬樊其东。
川吴静安流,灵若恍景风。
浴涡无停鸥,戾霄有远鸿。
顾悯堤筑劳,畚疲群公功。
驱山鲍奄殂,衔石羽亦空。
徵禹我其鱼,师聃子犹龙。
蹈海耻污朝,乘桴问夷封。
逝者乃如斯,归欤吾道穷。
聊摅东皋啸,憺慈烦□冲。

【注释】

理策咨所诣:整理策略,咨询所学。指在政治生涯中,我尽力而为。

薄言信孤筇:用一根竹杖表示对朋友的忠诚。

望溟眇端倪:眺望无边的天空和海的尽头。

蹑虚惟洪蒙:踏着虚空,只有茫茫一片。

吴会万渎来:吴、越地区(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众多的河流汇集而来。

瓯甬樊其东:瓯水和甬江在浙江东部汇合。

川吴静安流:吴郡一带水流平静安宁。

灵若恍景风:仿佛是神妙而恍惚的景风。

浴涡无停鸥:浴在水涡中不停飞翔的鸥鸟。

戾霄有远鸿:飞向天际的雁群。

顾悯堤筑劳,畚疲群公功:看到堤岸上的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想到他们的辛劳成果被他人窃取。

驱山鲍奄殂:驱散山上的阴霾,让大地复苏。

衔石羽亦空:嘴里叼着石头,但石头还是空空的。

徵禹我其鱼,师聃子犹龙:效仿大禹治理洪水,学习老子的无为之道,像龙一样翱翔于九天之上。

蹈海耻污朝,乘桴问夷封:为了不玷污朝廷而选择蹈海,询问是否有人能继承自己的遗志。

逝者乃如斯,归欤吾道穷:逝者如此,归去吧,我的大道已经穷尽了。

聊摅东皋啸,憺慈烦□冲:聊以抒发心中的感慨,悠然自得,忘却一切烦恼。

【赏析】

《海上春望寓感所见》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借登高望远抒写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

开头二句“理策咨所诣,薄言信孤筇”,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尽心尽力地筹划对策。“薄言”即“徒然”,“孤筇”即“单竹杖”。诗人以“理策”自喻,表明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积极思考对策。“望溟眇端倪,蹑虚惟洪蒙”,诗人仰望苍穹,思绪万千。“溟眇”指大海,“洪蒙”指天空。诗人通过仰望苍穹,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无限遐想和期待。

中间四句“吴会万渎来,瓯甬樊其东。川吴静安流,灵若恍景风。”诗人通过对吴越地区众多河流的描述,展现了这里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浴涡无停鸥,戾霄有远鸿”,诗人描述了鸥鸟在水涡中畅游的情景和大雁在空中翱翔的壮观景象。这些自然景观都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想象。

接下来四句“顾悯堤筑劳,畚疲群公功。驱山鲍奄殂,衔石羽亦空。”诗人转而关注到那些辛苦劳作的人们。他们不畏艰难,默默奉献,却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的结果。诗人对这些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感到惋惜和同情。这四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后面六句“徵禹我其鱼,师聃子犹龙。蹈海耻污朝,乘桴问夷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效仿古代圣贤大禹治水,追求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两句“逝者乃如斯,归欤吾道穷。”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人生易老。他认为自己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有所作为。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孟浩然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