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眺有馀兴,回策跻东峰。
窈窕越深谷,入林更几重。
濯垢沐寒泉,披襟涤尘容。
神飙自远至,吹挟万壑松。
茫茫具区出,空阔澄心胸。
波上见林屋,云气成白龙。
排虚望八极,六合一蚁封。
□然啸鸾凤,手摘青芙蓉。
岩栖倘有人,税驾欣相从。

【注释】

锡山:在今江苏省宜兴县西南。太湖:位于无锡市西南。太湖是长江三角洲的天然屏障,为江南水乡之象征。太湖周围有洞庭、鄱阳、洪泽等几大湖泊环绕。

窈窕:形容深邃曲折的样子。深谷:山谷深而曲折。入林更几重:进入山林更有几个地方。濯垢沐寒泉:洗去身上的污垢,沐浴着冷泉水。披襟涤尘容:撩起衣襟清洗尘埃。神飙自远至:神思飘逸,远从远处而来。吹挟万壑松:风吹过万壑,松树发出声响。茫茫具区出,空阔澄心胸:浩茫的天空中,仿佛露出太湖的形状,心胸开阔。波上见林屋,云气成白龙:湖面上出现一座座小岛,云气化成一条条龙,盘旋飞舞。排虚望八极:推开云雾,遥望四面八方。六合一蚁封:宇宙间只有像蚂蚁一样渺小的存在。□然啸鸾凤,手摘青芙蓉:清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好像鸾凤的鸣叫;手摘青芙蓉(一种荷花)来吃。岩栖倘有人,税驾欣相从:假如岩石中有隐居的人,我非常愿意和他一起居住。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作者被贬往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途中经过太湖。诗人游览了太湖后写下此诗。

首联写登高眺远所见之景。“登眺”二字总摄全篇,点明题旨。诗人登上锡山,放眼四望,心旷神怡,不觉兴致盎然。“回策跻东峰”,登山观景,意犹未尽,于是折回马鞭,又攀登东峰。这一联写出了诗人登山观景的情态,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颔联描写越岭穿林,登高望远。越岭穿林,层层叠叠,愈进愈深,直至林深处才能见到太湖的真面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景色的感受和欣赏。

颈联写诗人在太湖边洗涤尘埃,披散胸怀,感受自然之美。神思飘逸,远从远处而来,风拂过万壑松涛阵阵,浩渺的天空中仿佛露出太湖的形状,心胸开阔。这两句诗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自然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尾联写诗人登上高峰俯瞰天下,只见宇宙间只有像蝼蚁一样的微小存在。诗人仰望天空,想象自己身处高空之中,俯视大地,感叹宇宙之广博无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感慨,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