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黑蛟死,退冢苔铭斑。
何来一拳绿,削出三峨山。
两峰落几案,如雾横髻鬟。
欲雨肤寸润,云骨生潺湲。
大阮所见遗,赠此黛弯环。
文梨以为床,山根紫斑斓。
我携管城子,终老岩石间。
廿年□幽讨,毛生常不闲。
小山对坐起,避地同商颜。
谁携米袖去,不复秦城还。
叹息弄柔翰,玄扉昼长关。

【注释】

一峰孤秀而黝润有余:指山势高耸、雄伟挺拔。

从叔然明所赠侍几案者有年不知何人袖攫以去:从叔然明赠送的书桌,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不知是哪位好心人把它抢走了。

墨池黑蛟死,退冢苔铭斑:砚台的黑池中死去了蛟龙,墓冢上的苔藓刻着斑痕。

何来一拳绿,削出三峨山:从何处得到这拳头大的绿玉?居然能削出三峨眉这样的山峰。

两峰落几案,如雾横髻鬟:两座山峰落在书桌上,像云雾一样横在发髻旁。

欲雨肤寸润,云骨生潺湲:好像雨水滋润肌肤一寸那样滋润,仿佛云骨生出潺潺流水的声音。

大阮所见遗,赠此黛弯环:大阮看见了我送给他的笔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

文梨以为床,山根紫斑斓:用紫檀木做成的笔架,作为书桌,山根上雕刻着紫色的花纹。

我携管城子,终老岩石间:我带着我的管城子,终老在岩石之间。

廿年□幽讨,毛生常不闲:过了二十年的隐居生活,毛生总是忙忙碌碌。

小山对坐起,避地同商颜:小山对着桌子坐着,我们就像避乱的人在一起商量问题。

谁携米袖去,不复秦城还:是谁拿着米袋子袖着手离去,不再回来了。

叹息弄柔翰,玄扉昼长关:感叹地拿起柔软的笔杆,打开门,天长日久地关门。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写自己与友人一起品鉴名贵笔架的情景。诗中所绘笔架,用紫檀木制作,上面雕刻成山峰状,形若“三峨山”,又似云雾横于发髻,宛如“黛弯环”。诗中通过描写笔架,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首句“英石笔床以紫花梨为架”,点明了笔墨架的材质和造型,接着以“虽一峰孤秀而黝润有馀”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笔架的造型和特点。其中,“虽”字表现了作者对笔架的欣赏之情,而“一峰孤秀而黝润有馀”则表达了作者对笔架的喜爱之情。

次句“从叔然明所赠侍几案者有年不知何人袖攫以去”,描述了笔架的来源及其主人。其中,“侍几案者有年”表现了笔架在主人身边已有多年时间;而“不知何人袖攫以去”则表现了笔架的神秘和价值。

第三句“墨池黑蛟死,退冢苔铭斑”,描绘了笔架的使用场景和效果。其中,“墨池黑蛟死”表现了墨池中的蛟龙已死;“退冢苔铭斑”则表现了墓碑上的苔印因岁月流逝而变得斑驳不清。

接下来四句“何来一拳绿,削出三峨山;两峰落几案,如雾横髻鬟;欲雨肤寸润,云骨生潺湲;大阮所见遗,赠此黛弯环”,进一步描绘了笔架的特点和效果。其中,“削出三峨山”形容笔架的山峰陡峭峻拔;“欲雨肤寸润”则形容笔架上的墨色滋润如雨;“云骨生潺湲”则形容笔架的形态奇特而有趣。

最后两句“吾携管城子,终老岩石间;廿年□幽讨,毛生常不闲”,则是诗人自述自己的隐逸生活和追求。其中,“吾携管城子”表达了诗人对管城子的珍视;“终老岩石间”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廿年□幽讨,毛生常不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烦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笔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使诗歌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