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身即见佛,指庵佛亦存。
名之曰瞿庵,庵为小歇脚。
我为天蘧庐,庵还托我宿。
无我亦无庵,乃入非想地。
此理我难陈,以问瞿上人。
【注释】
指身:佛家语,以手指物而说。
瞿:梵文音译,意指“瞿昙”,意为“瞿昙”。
璧:古玉器,这里借指瞿昙。瞿昙是释迦牟尼的姓,这里用“瞿”字代替。
小歇脚:佛教语,指在禅定中暂时休息的意思。
天蘧庐:佛家语,比喻自己如蓬草一样随风飘荡,随时都可能消失。
庵为小歇脚:佛家语,意思是我住在这里,就像你暂时休息一样。
无我亦无庵,乃入非想地:佛教语,意思是没有我(即没有我执),也就没有我居住的地方。
此理我难陈,以问瞿上人:佛教语,意思是这个道理我很难说清楚,所以来向你请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首句“指身即见佛”,意思是通过修行可以见到佛性。次句“指庵佛亦存”,意思是佛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寺庙。三至五句进一步阐述这一思想,认为佛性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缘而生。第六句“我为天蘧庐,庵还托我宿”,意思是我就像一座临时的住所一样,而佛性则是永恒的。第七句“无我亦无庵,乃入非想地”,意思是没有我执(即没有执着)和无常的概念,才能进入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第八句“此理我难陈,以问瞿上人”,意思是我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些道理,所以来向瞿昙和尚请教。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的阐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万物本质的思考和感悟。它既体现了佛教哲学的思想,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