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伊轧水车鸣,一夜东风绿尽生。
可是采桑人罢绣,抛针到处踏莎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分析诗中意象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了解作者生平、创作风格等,才能准确把握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江南伊轧水车鸣”描写了一幅春耕的图景:水车轰鸣着在田畴间来回转动,把春天的生机带给了江南的土地。这两句是全篇总写春景。第二句“一夜东风绿尽生”紧承第一句,进一步描绘江南的春天,春风一吹,田野里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句“采桑人罢绣”,点明时令,是春天。第四句“抛针到处踏莎行”,描绘了采桑女的欢快心情和活动。从“可是”一词可知,这里与前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第五、六句“可是采桑人罢绣,抛针到处踏莎行”,承接上文,写出了采桑女的心情。她因春心荡漾,抛下绣针四处漫步。“抛针”二字,既写出了采桑女的动作,又暗示了她内心活动的微妙变化。“踏莎行”三个字,既是动作描写,又是心理描写。

【答案】

译文:

江南的水车正在吱呀作响地转动着,一夜的春风使得江南大地一片翠绿。采蚕的人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抛下绣针,四处闲逛。

注释: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②“伊轧水车鸣”:水车在水声中发出悦耳的鸣声。

③“一夜东风绿尽生”:一夜的春风使得江南大地一片翠绿。

④“可是采桑人罢绣”:可是采桑的人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抛下绣针。

⑤“抛针”:抛下绣针。

⑥“踏莎行”:踏着草地走。

赏析:

此诗写江南水乡的春意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特点。

全诗四联,每联都紧扣一个关键词“绿”“风”“绣”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第一联先写水车的响声,然后写春风带来的生机,两联之间由物及情,由静而动,由实入虚,由表及里,层次分明。

第二联再写春天的生机,突出“绿”字。“一夜东风绿不尽”一句,用拟人的手法,以“东风”代天;“绿尽”二字,以夸张之笔,写春风之盛,春色之浓,将春天的生机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绿不尽”三字,既写春风之盛,又写春光之长。

第三联以“绣”为线索,写采桑女的心情。“罢绣”是停歇之意;“抛针”是抛掷的意思;“到处”说明范围广;“踏莎行”是行走的意思。这两句写采桑女春情已萌,抛下绣针,踏着青草一路走来。“抛针”二字,既写出了采桑女的动作,又暗示了她内心活动的微妙变化。

第四联以“踏”为线索,写采桑女春心荡漾,抛下绣针,四处闲逛。“踏莎行”三个字,既是动作描写,又是心理描写。“处处”表明范围广;“行”说明时间久;“春心”是内心活动;“春情”是感情色彩。这两句写采桑女春心荡漾,抛下绣针,随处徘徊。

这首诗的构思独特精巧,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全诗通过四个画面,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江南风光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