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潮水生,三三五五踏莎行。
见说浙江潮有信,远戍江南太薄情。
《湖上竹枝词十一首·其四》是明朝诗人彭孙贻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原文:
八月十八潮水生,三三五五踏莎行。
见说浙江潮有信,远戍江南太薄情。译文注释:
- “八月十八潮水生”: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潮水涨起,这是每年一次的自然现象。
- “三三五五踏莎行”:描述人们在沙滩上行走的情景,可能是为了观赏潮水或进行其他活动。
- “见说浙江潮有信”:传说浙江的潮水很有规律,可以预测。
- “远戍江南太薄情”:表达对远在江南边陲的士兵生活的不满,认为他们过于冷漠无情。
- 作品赏析: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八月十八日的高潮时刻,潮水的涌动,以及人们在这特殊日子里的行为。
- 情感表达:通过描述潮水的规律和士兵们的戍守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士兵的同情。
-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当时沿海地区的军事压力较大,而远离家乡的士兵生活艰苦。
-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其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著作。
- 时代背景: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战火不断,沿海地区的军事压力较大,士兵们的生活条件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同情。
-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通过“八月十八潮水生”、“三三五五踏莎行”等具体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自然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无论是对自然的敬畏还是对士兵的同情,都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湖上竹枝词十一首·其四》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景观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士兵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