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郡荆榛草独青,重来湓浦问荒亭。
朱弦巳绝江声急,夜夜悲风入洞庭。

【注释】

寻:寻找。琵琶亭:在南昌城西,为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建的别墅。已废:荒废了。荆榛草:指乱草丛生。独青:只有青草长得茂盛。重:再度。湓浦: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长江边,是古湓口津渡处。荒亭:指白居易当年在浔阳江边修建的别墅,后荒废。朱弦:指琴上的丝线,代指音乐。已绝:已经断绝了。江声急:形容长江水声汹涌澎湃。夜夜:每夜。洞庭:即洞庭湖。这里代指江西的鄱阳湖。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重返湓口,重游琵琶亭,感慨颇多而作。全诗以“寻旧”二字为线索,抒发对往事的追忆之情。首句直陈其事,二、三两句写景,四、五句叙事,六、七句议论,最后两句总结全诗,结构井然,脉络清晰。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意境高远清旷。

开头两句“寻琵琶亭已废”,表明自己要找的是昔日曾在那里与友人欢聚畅谈的地方;“一郡荆榛草独青”,则表现了今日荒芜破败的景象;“重来湓浦问荒亭”,说明自己重访故地的心情。

三、四句中“朱弦巳绝江声急”写琵琶亭已废而荒无人烟,只有那滚滚的长江水声还在不停地冲击着岸边的岩石。这一句既写出了琵琶亭荒废之久,也可看出其景色之幽静,给人以苍凉之感。“夜夜悲风入洞庭”,则点明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孤独寂寞之情,同时暗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乎湘流”之语,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寻访琵琶亭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叹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影响。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而又富有感染力,情景交融而又不失深意,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高远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