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旸回山光,曰落山隐隐。
山光自无明,亦无无明尽。
【注释】
初旸:指日出,初阳。回耀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北。
曰落:太阳西坠。山隐隐:山影隐没。
自无明:从自然现象上看,山没有光亮,是说山光来自日光的反射,而不是山本身有光亮。
亦无无明尽:也是从自然现象上说的,太阳落去,山影消失,但并不是说山完全失去光亮。
【赏析】
本诗写于作者任杭州刺史期间(公元821年前后)。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日出云栖,山影隐没”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前四句写景。首句写日出时山光返射的景象;二句写太阳西沉时山影隐没的样子。“初旸”即“初阳”,“曰落”即“夕阳”。“曰”是古时称太阳的名词。“山隐隐”,指太阳落去后,山上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这里用一“隐”字形容山光,显得空灵而又生动;既表现出一种朦胧美,又显示出一种含蓄美。
中间四句写意。“自无明”和“亦无无明尽”都是说从自然现象上看,山光来自日光的反射,而不是山本身有光亮。这一句中,“自”是动词,“无明”是形容词,意思是“自然”。而后面的“亦无无明尽”中的“亦”是副词,“无无明尽”是动宾结构。“无明”是形容词,意思是“自然”。两句连用两个否定词“无”、“亦”,强调了从自然现象上看,日出时山光来自阳光的反射,而不是山本身有光亮。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亦无无明尽”,也可以说是从自然现象上说的,太阳落去,山影消失,但并不是说山完全失去光亮。这里的“亦”和前面的“自”是同义复词,“无明尽”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没有完全失去光亮”。这句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清新、明快、质朴、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