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春梦足,卧听鸟声沸。
晓起问山童,木兰开也未。
《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创作的一首七言拗律。此诗前面部分铺写夔州一带的暮春景色,最后结出不能往赴潇湘的惆怅情怀。全诗情景交融,特别是中间二联,写景细致,画出一幅暮春山居图,故多为后人所称赏。
诗句如下:
幽人春梦足,卧听鸟声沸。
晓起问山童,木兰开也未。
注释与赏析:
- 幽人春梦足: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春天的梦境中得到了满足,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这里的“幽人”指隐居山林的人,他们通常过着简朴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而“春梦足”则形容这种生活的悠闲和满足。
- 卧听鸟声沸: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静静地躺在床上,聆听着鸟儿欢快地歌唱。这里的“卧听”展现了诗人的宁静和安详,而“鸟声沸”则形容了春天夜晚的生机勃勃和热闹氛围。
- 晓起问山童:早晨起床后,诗人向山中的童子询问木兰花是否已经开放。这里的“晓起”指的是清晨起床,而“问山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知识的追求。木兰花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花朵在春天盛开,常被用来作为诗歌中的意象。
- 木兰开也未:诗人询问的结果可能是尚未开花或者还没有完全开放,这个结果既表达了诗人的期望,也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这里的“木兰开也未”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表达。
杜甫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让人读来不禁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