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索矶头石,霜螯嵌碧楞。
夜分江月黑,石蟹上渔罾。
【注释】
郭索矶:指在长江上的一个石礁,因形似人脸而得名。
石蟹:石缝中生长的螃蟹。
嵌:嵌入。
楞:棱角。
罾(zènɡ):一种捕鱼工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螃蟹矶头之景,后两句写螃蟹上渔罾之事。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月下螃蟹上渔罾的图画。
首句“郭索矶头石”,是说这石头像人的下巴颏儿,又像郭索的额头。郭索,即郭索山,位于今安徽铜陵县南。矶头,指江中的岩石。诗人抓住郭索矶头的突出特征,把它比作人的下巴颏儿、额头,使人感到其形状十分逼真。
次句“霜螯嵌碧楞”,“霜螯”就是螃蟹,这里用来形容它的甲壳的颜色和质感。“嵌”字既形容了石蟹的颜色,也表现了其质地坚硬的特点。“碧楞”是形容石蟹的两只眼睛呈深绿色。“嵌”与“碧楞”这两个动词,不仅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石蟹的特征,而且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只只活生生的小螃蟹正蹲伏在石崖上,为这幽冷的江夜增添了几分生气。
三、四句“夜分江月黑,石蟹上渔罾”,“夜分”即夜晚,“上”,即爬上的意思。“渔罾”即捕鱼用的竹制器具,又叫鱼簖、鱼网等,是一种长条形的捕鱼工具。“渔罾”二字点明了此诗描写的是渔翁在江上设网的情景。“夜分”说明时间是在深夜,月亮还未升起。“黑”字既表明了当时夜色浓重,又暗示了渔翁的警惕性很高,因为只有月亮出来之后,才能看清四周的环境,以便捕捉到鱼群。“石蟹”二字则表明,此时正值石蟹上钓时。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寥寥二十个字,把景物写得如此逼真生动,可见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名家点评
清代王士禛《古诗评选》:清远可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