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泉累月隐招提,携屐东归路不迷。
杖底客星严濑小,帆前禹庙越山低。
巨鳌十二浮灵鹫,强弩三千压水犀。
却为观涛生壮思,欲探沧海截虹霓。

再渡钱塘江

云泉累月隐招提,携屐东归路不迷。

杖底客星严濑小,帆前禹庙越山低。

巨鳌十二浮灵鹫,强弩三千压水犀。

却为观涛生壮思,欲探沧海截虹霓。

注释:

  1. 云泉:指的是山上的泉水,通常用来比喻清高超然的生活。累月:连续一个月。招提:指寺庙。2. 携屐:携带鞋子,表示去登山或游览。东归:向东行走。3. 杖底:在杖头上(杖头是杖的顶部)。客星: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因为诗人经常在杖头上休息。严:形容词,严厉。濑(lei):河流。小:形容水流细小。4. 帆前:船帆前面。禹庙:大禹治水的神庙。越山:越过的山。低:低矮。5. 巨鳌:传说中的巨大海龟或海龙,也用来比喻巨大的力量。十二:数量词,代表很多。浮:漂浮。灵鹫:佛教中的一种山名,位于印度。6. 强弩:强劲的弓。三千:数量词,代表很多。压:压下去。水犀:一种水生动物,这里用来比喻强大的攻击力。7. 却为:反而是为了。观涛:站在高处观赏海浪。生:产生。壮思:雄伟的思想。8. 欲:想要。探:探索。沧海:大海。截:切断。彩虹:雨后的彩虹,象征美好的景象。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游历钱塘江边美景的诗。诗人以“再渡钱塘江”为题,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云泉累月隐招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接着,“携屐东归路不迷”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