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抱城南水竹幽,人传此地辟瀛洲。
祇因圣世容高隐,转觉名园有胜游。
黄绮衣冠汉图画,清商丝竹晋风流。
朱门邸第多朝列,几个抽簪未白头。
【赏析】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二十四》,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黄绮衣冠”、“清商丝竹”等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名胜的怀念之情和对高隐之士的敬仰之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品味。
首先看第一句:“河抱城南水竹幽,人传此地辟瀛洲。”这两句诗描绘了武原古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色。河水环绕着城南,水竹幽静;人们传说这里曾是开辟瀛洲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氛围,也为下文的咏史抒怀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第二句:“祇因圣世容高隐,转觉名园有胜游。”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历史名胜的评价。诗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时代崇尚高远隐逸之志,所以才使得这里的名园成为世人向往之地,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胜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再往下看第三句:“黄绮衣冠汉图画,清商丝竹晋风流。”这两句诗则是对武原古迹的具体描绘。诗人以“黄绮衣冠”和“清商丝竹”两个典故,分别指代汉代和晋代的艺术成就。黄绮衣冠是指汉代服饰,象征着高雅和尊贵;清商丝竹则是指晋代的乐器演奏,代表着音乐的优美和和谐。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历史的辉煌,又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是:“朱门邸第多朝列,几个抽簪未白头。”这两句诗则是对武原古迹周边建筑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观察到朱门大宅中有许多官员的身影,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地位显赫。而那些还未取得功名的年轻人,则显得有些落寞和无奈。这句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武原古迹的描写和对历史上名士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借由对名门望族与寒门子弟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