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孤塔覆寒藤,香刹拈花礼圣僧。
梵网自悬初地品,宗门独照昔时灯。
诸尘不动山云敛,五蕴皆空海日升。
应向此中寻法喜,莫教度岭问南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 其十四 准公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 石林孤塔覆寒藤:描述了一座孤独地耸立在寒冷中的石塔,它被覆盖着苍老的藤蔓。
- “石林”指的是山中多石的地方。
- “孤塔”指这座塔是孤立的。
- “覆寒藤”描绘的是石塔上长满了苍老的藤蔓,显得更加古老而庄严。
- 香刹拈花礼圣僧:描述的是在一个寺庙里,人们手持鲜花来祭拜一位圣僧的场景。
- “香刹”指的是佛寺。
- “拈花”是一种佛教仪式,意味着以手指点花朵表示赞叹或领悟佛法。
- “礼圣僧”指的是向佛僧致敬或献花。
- 梵网自悬初地品:描绘了佛教中的“梵网”,即佛性,被悬挂在初地(佛教术语)之上。
- “梵网”是指佛教中的佛性,被认为是宇宙的根本。
- “初地品”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某个特定阶段或者境界。
- 宗门独照昔时灯:形容宗门(宗教派别)像一盏旧时的灯笼,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依然照亮着道路。
- “宗门”指的是一个宗教派别或者学派。
- “独照”意味着这个派别的教义或者智慧一直存在并且指引着人们。
- “昔时灯”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如同过去的灯火仍然照亮着道路。
- 诸尘不动山云敛:形容世间的一切纷扰都静止不动,就像山中的云雾被收敛一样。
- “诸尘”指的是世间的一切杂事、烦忧等。
- “不动”表示这些纷扰都没有改变。
- “山云敛”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云雾被风收敛的情景,暗指世界的变化被控制住,一切都归于平静。
- 五蕴皆空海日升:表达了万物的真相都是空无所有,而大海上的太阳升起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五蕴”指的是佛教中的五种现象,包括色、受、想、行、识。
- “皆空”意味着这五种现象都是空无的,没有实体。
- “海日升”则象征着新的力量、生机和希望的开始。
- 应向此中寻法喜:建议人们在寻找佛法的过程中应当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 “应向”意味着应当这样做。
- “此中”指的是上述所描述的场景或境界。
- “寻法”指的是寻求佛法。
- “法喜”指的是因追求佛法而产生的内心喜悦和满足感。
- 莫教度岭问南能:不要在岭南地区去寻找那些只能传授南方技艺的人。
- “度岭”指的是越过山脉到岭南地区。
- “问南能”则是询问那些只擅长南方技艺的人。
- 这里的意思是不要过于追求那些特定的技巧或知识,而应该更广泛地学习和理解佛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