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谭道谢声闻,何处龙门价可增。
总向此中寻至要,不须教外论真乘。
缁玄异趣无岐正,朱陆同源有爱憎。
悟到微言忘万象,海天澹澹晓霞蒸。
十年来,我潜心研究道教之道,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
总在寻找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不必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道家和儒家的学说,虽然各有各的观点,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悟到道的境界后,就能忘记一切世俗的事物,心境宁静而平和。
晨曦中的云霞蒸腾而起,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
十年谭道谢声闻,何处龙门价可增。
总向此中寻至要,不须教外论真乘。
缁玄异趣无岐正,朱陆同源有爱憎。
悟到微言忘万象,海天澹澹晓霞蒸。
十年来,我潜心研究道教之道,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
总在寻找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不必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道家和儒家的学说,虽然各有各的观点,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悟到道的境界后,就能忘记一切世俗的事物,心境宁静而平和。
晨曦中的云霞蒸腾而起,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颔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颈联写秋菰露下,野鹤悲鸣的凄凉景象;尾联写士卒疲惫不堪,前路难行。 【答案】 译文: 白水横架在官道上,青山环绕着这座废弃了的城池。 残余百姓百战之后已经尽数死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香”是这首诗的中心词,也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着“香”,写了种香、卖香,以及自己对香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种香来合浦,应卖馆陶家”,写种植香料的产地和目的。合浦县盛产奇香异草,故人称“香郡”。这里以“合浦”代指“香郡”。种香来卖给“馆陶人家”。馆陶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市。所以本句的意思是:我在合浦种植香料
【译文】 清晨时分的明月,伴着初升的星星。 珠兰香气在晨曦中未完全散去。 碎金般的花瓣沾在头发上,冷玉般的叶片点在楸树纹上。 沉水香幽幽地相和,鸡檀木香味减弱不再听闻。 夜晚月光下珠兰散发的芬芳,令人神往。 交甫采得的灵芬令人陶醉。 【注释】 1. 四首次羡门韵:指王维诗中的“遥怜故园菊”一诗,以四声为次第,取第一字韵部与“羡”韵相合,故称。 2. 明月晨星傍:指诗人对珠兰的喜爱之情犹如明月
【注释】 鱼目:即珠兰。潇湘上,指在湖南一带的洞庭湖上。何人:有谁。 歌翻:歌声高扬。堪入串:可以编成歌曲或乐器伴奏。暑退:夏季热退,天气凉爽。为招凉:以凉爽来招引人们。徽蚌:即珍珠蚌。光幽操:光彩柔和,如乐曲般优美。璇玑:指天上的北斗星。绣国香:比喻香气浓郁,如锦绣般精美。文露:花叶上的水珠。的皪(duò):明亮的样子。报秋瀼:像秋天的露水一样晶莹透亮。 【赏析】 《咏珠兰四首次羡门韵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敷文研山红紫牡丹种甚佳各赋一诗:这句话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种植的赞赏。这里的“敷文”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或者园艺师,而“研山”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这个地方(研山)看到了非常美丽的红紫色牡丹,因此赋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研山台上卉,颊黛弄芳菲。国色深含醉,花神浅赐绯。:这句描述了牡丹的美丽和香气。其中,“研山”是地点
这首诗的译文为: 篱笆遮住了樵夫的小道,古老的藤蔓缠绕在门前。 进门后只能看见竹子,打扫干净后却遇到了和尚。 炉灶上的茶香飘荡在余烬之中,采菱人划船时波光闪闪。 渔家堤柳外夕阳斜照,渔船上挂着鱼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首句“篱落遮樵径”,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第二句“林扉缠古藤”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第三句“入门唯见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珠兰”为题,描述了珠兰的美丽与香气。 首联“沐芳长在侧,形秽愧当前。”描绘了珠兰花常伴左右,但自己却感到自卑。 颔联“委佩累累湿,流黄瑟瑟鲜。”形容了珠兰的花苞像佩饰一样层层叠叠,颜色鲜艳如流黄。 颈联“清芬堆钏粟,暗麝著秋烟。”用“堆”和“著”两个词来形容珠兰花香的浓郁,如同珍贵的玉器上堆积的珍珠,而其芳香则像是秋天的烟雾一般,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尾联“欲采巴人句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佳果来江市,殷红出上栏。" - 解释:这两句描绘了江边市场上的水果色彩鲜艳,特别指出的是樱桃(“佳果”即指樱桃),其色泽殷红,光彩夺目。 - 译文:在江边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果实是鲜艳的朱樱,它那殷红的色泽如同从高高的栅栏上掉落一般引人注目。 - 关键词:佳果、江市、殷红、上栏(象征性地描绘出朱樱的颜色和高度) 2. "虚言樊素口,空照赤瑛盘。" - 解释
蚕豆荚 麦垄鲜初撷,田家味正长。 煮分蒸术火,嫩入点茶香。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 馋夫和汁啖,釜泣笑陈王。 注释: 1. 麦垄鲜初撷:指在麦田里采摘新鲜的蚕豆荚。 2. 田家味正长:表示蚕豆的风味随着季节的增长而愈发浓郁。 3. 煮分蒸术火:用水煮或蒸的方法烹制蚕豆。 4. 嫩入点茶香:将煮熟的蚕豆加入茶叶中,使茶带有蚕豆的味道。 5.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描述蚕豆荚在春天的末尾开放
【注释】: 又:指《咏玫瑰》。佳丽花王匹,俱传出魏宫——指唐玄宗时宫廷中栽培的名贵玫瑰。佳丽花王匹,指唐玄宗时宫廷中栽培的名贵玫瑰。 玫瑰嫌黯淡,阿阁让玲珑——指唐玄宗时宫中种植的玫瑰,因色彩暗淡,所以被贬谪出宫,而其他品种则被封在华丽的宫殿里。 一品神仙服,三春禁院中——指唐玄宗时宫廷中的玫瑰,因其色泽艳丽、香气浓郁而被誉为“仙人”之服。 堪持拟飞燕,袅娜避微风——形容这些玫瑰娇艳欲滴
诗句释义 1 金兰前代缔交深:指与李岳东有深厚的友谊,如同古代的金石之交。 2. 旧国云亡忆未真:表达了对过去的国家或地方(旧国)已经不复存在,而这种存在的记忆尚未变得清晰或真实。 3. 通籍重翻先世谱:重新翻阅家谱,意味着通过官方途径重新审视或确认家族的血统或历史。 4. 论文久废隐沦身:由于某种原因,如文章被搁置或不被重视,个人因此陷入了一种被忽视或遗忘的状态。 5. 青牛著述玄言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访衲山长老未遇而归,并表达了诗人对衲山长老的仰慕之情和在衲山所见到的景象。 首联“衲山野老频相顾,十日柴扉九不开”,写诗人到访时,衲山野老频频地看了他一眼,但十天过去了,柴门还是关着,不见人来开。这里“频”、“九”等词都渲染了一种迫切的心情。 颔联“只为看云人未返,空劳候客鹤飞回”,是写诗人等待了很长时间,但衲山老僧还没有回来。诗人只好空等着,等到一只白鹤飞来了,诗人便问它
看雪 岁暮高城画角哀,朔风吹雪渡江来。 千林猎火冲寒返,一夜渔舟冒冻开。 龙蛰炎荒多卧甲,兽眠石鼎有残灰。 遥知高咏山中客,又汲冰壶赋早梅。 注释:画角声声哀伤,岁末高城传来。北风呼啸,吹着飘落的雪花越过长江。山林中到处是燃烧的猎火,冒着寒冷返回。一夜之间,渔民的船冒着严寒驶出江面。蛰伏在冬日荒凉之地的动物多蜷缩成甲壳虫,躺在石头上的野兽也有残留的残骸。我知道那个在山中吟诵诗篇的高远之人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禅意的诗,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秋残黄菊未飞香(秋天的菊花已经凋零,香气不再) 夜卧寒山白祫凉(在寒冷的山上,我独自一人躺在那里,感到一丝清凉) 伏虎道场云树合,雪堂题壁薛萝长(在伏虎寺里,云和树木似乎融为一体;我在雪堂的墙壁上题写了诗句,薛萝长得很长) 澄潭月出空群品,退院花深隐上方(清澈的潭水映衬出月亮的形状,就像一群没有形状的物体
遥礼名山有瓣香,羡君尘外得清凉。 行经石甃龙湫冷,定入溪风虎啸长。 皓月三人成一笑,黄花半偈问诸方。 前身应是东坡老,槐火寒泉试更尝。 诗句解析: 遥礼名山有瓣香:表达了诗人对名胜古迹的尊敬和向往,使用“瓣香”一词,描绘出一种虔诚的态度。 羡君尘外得清凉:羡慕友人能够远离尘嚣,达到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行经石甃龙湫冷:行走在经过精心建造的石砌龙湫旁,感受其冷冽的气息。 定入溪风虎啸长
诗句释义 1 法喜寺礼准公塔:这句描述了在法喜寺参观时看到礼准公的塔。法喜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位于溪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刹的喜爱。 2. 古刹临溪门自开:这句描绘了法喜寺的大门,它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然打开。这里的“门”可以理解为寺门,强调了寺庙的古老和静谧。 3. 准公遗塔锁荒苔:这句进一步描述了礼准公的遗塔,被荒芜的苔藓覆盖。这里的“准公”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