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干戈十载馀,避人那复叹离居。
幽栖易就穷愁句,续史难成未竟书。
世外尚容狂阮籍,家贫谁问病相如。
青山何处多泉石,半亩诛茆共结庐。

答庵,即答庵村,位于浙江海盐境内。彭孙贻(1635年—1700年),明末清初诗人,字仲谋,一字羿仁。其诗作《答道庵村居见示》生动地描绘了他在答庵村居住时所见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析
  • “寥落干戈十载馀”:描述战争结束后十年余的时间,国家处于和平状态,百姓无需担心战乱。
  • “避人那复叹离居”:表达了诗人远离纷扰、回归宁静的生活,不再为离别所困扰。
  • “幽栖易就穷愁句”:隐居山林,容易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内心的忧愁。
  • “续史难成未竟书”:续写史书困难重重,未能完成的著作仍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1. 译文对照
  • 诗句“避人那复叹离居”对应的译文是躲避战乱的人们已经不再叹息因离乡背井而带来的孤独感。
  • 诗句“幽栖易就穷愁句”对应的译文是隐退山林很容易找到表达自己忧思的句子。
  • 诗句“续史难成未竟书”对应的译文是撰写史书困难重重,未能完成的著作仍然很多。
  1. 关键词解读
  • 避世:避开世俗生活的纷扰,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超脱。
  • 穷愁:形容人生困顿或遭遇困境时的忧愁和苦楚。
  • 续史:指继续完成前人的史书工作,也指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事业。
  • 家贫:家境贫寒,缺乏财富资源。
  • 病相如:比喻疾病缠身,生活困苦。
  1.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答庵村定居后的心境变化。他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对历史书写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可能是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未完全愈合,也可能是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一种反思。

《答道庵村居见示》不仅是一首表现田园隐逸生活的诗歌,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