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镗鞳变秋声,汇泽稽天一望平。
南去洞庭青草合,回看庐阜白云生。
长川自下双飞鸟,孤客空悬万古情。
惟有彭郎山下月,曾随远棹入江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这是一首七律,诗中描写湖口望鄱湖的景色。首句“石钟镗鞳变秋声”中的“石钟”“镗鞳”,是作者对石钟山风物的声音的描写;“变秋声”是指秋风声,这里暗指诗人在听到这声音时,联想到了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如《水经注》中载有“雷奔入海,激波涛起”,“鼓枻而去,绝弦而去”等故事,都与这里的意境相合。次句“汇泽稽天一望平”,写的是鄱阳湖广阔无垠。第三句“南去洞庭青草合”说的是洞庭湖水面上绿草如茵。第四句“回看庐阜白云生”写的是站在鄱阳湖畔回望远处,看到了庐阜山的白云升起,描绘的是日落时分的画面。

最后两句“惟有彭郎山下月,曾随远棹入江城”,意思是只有彭郎山的明月,曾在那遥远的船上照我入江城。尾联以彭郎之月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深情。

【答案】

译文:

秋天的风从石钟山吹来,发出镗鞳般的响声,湖面宽广得仿佛可以和天空相接。向南望去,洞庭湖上的青草郁郁苍苍,远远望去,一片碧绿。回望着远处的庐山,只见山上白云缭绕。长河里,双飞鸟从下而上,飞越过去;孤客空悬万古之情。只有彭郎山下的月光,曾在那遥远的船上照我入江城。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人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鄱阳湖的壮丽风光。首联点出“望”字,写出了湖口望鄱湖所见景象——秋风呼啸、水面开阔、视野辽远、天地一体。颔联写远望所见:洞庭湖上青草郁郁苍苍,远处庐山白云缥缈。颈联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写眼前所见:湖面上双飞鸟从下而上,飞越过去;孤客空悬万古之情。末联写诗人遥想彭郎山下的月亮,曾伴着自己远航入江城的情怀。全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语言清新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