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泉石独相亲,万事浮云傍角巾。
早岁种松鳞渐老,经年谢客径无尘。
青山一榻悬高士,白日千觞中圣人。
我友严光君所识,钓竿曾与共垂纶。

【注释】

幽居泉石:隐居于山水之间。

松鳞:指松树的针叶,比喻隐居生活与世无争。

谢客:辞去客人,指谢绝世俗的交往。

高士:隐士。

中圣:指圣人。

严光君:即严子陵,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慈溪)人。汉光武帝时曾为太子舍人、谏大夫等职,但后因不满朝廷权臣专权而辞官归家。公元25年,光武帝召他任“谏议大夫”,他以“老病”为由,坚决推辞,并称自己“垂钓东海上,身长冲烟霞”。光武无奈,只好送他“美酒千斛,文茵十匹,良田美宅”以示优待。严光不受,乘船回到会稽山中。后人因此称他为“四明先生”,并有《咏严先生》诗云:“苍苍严子陵,清节故可嘉。吾衰欲登仙,山高不成桥。”

【赏析】

《和友人徐君求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

第一首开头两句写隐居生活之乐。诗人用“幽居”和“独相亲”来表现其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万事浮云傍角巾”一句则以“浮云”喻世事,表明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表现出他对名利的淡薄与超脱。

第二首主要写隐逸的生活。“早岁种松”两句,写自己早年隐居,过着恬淡的生活;“经年谢客”则表明了作者不愿同世人往来,过着隐士的生活。

第三首写隐者的精神境界。“青山一榻悬高士,白日千觞中圣人”两句,描绘出一幅隐者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我友严光君所识,钓竿曾与共垂纶”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隐者的敬仰之情。

本篇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