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摇落雁南飞,回首干戈万事非。
身隐久投神虎帻,时危敢念钓鱼矶。
凋零松径家园废,飘泊杨花故旧稀。
愿逐江头红谢豹,客中频叫不如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以下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音书摇落雁南飞,回首干戈万事非。
译文:音信杳无,雁南飞,回首望去,一切都变了,战争已结束,但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
注释:音书(音讯)——指家人或朋友的消息;摇落——形容秋天的景象,落叶飘零;雁南飞——大雁向南飞翔;回首——回顾过去的事情;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泛指战争;万事非——一切事物都变了样。
赏析:诗人通过“音书摇落雁南飞”这一句,表达了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哀伤之情。同时,“回首干戈万事非”则揭示了战争结束后,一切事物都已改变的现状。这种对比,既体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战争结束后的百废待兴。
身隐久投神虎帻,时危敢念钓鱼矶。
译文:我长期隐居,像神仙一样头戴神虎巾;面对时局危急,我不敢忘记曾经的钓鱼矶。
注释:身隐——指隐居生活;久投——长时间地佩戴;神虎巾——传说中仙人所戴的头巾;时危——形势危险;敢念——表示谨慎地考虑;钓鱼矶——指旧时的钓台,也是诗人曾经隐居的地方。
赏析:诗人用“身隐久投神虎巾”来表达自己长期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而“时危敢念钓鱼矶”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仍然坚守初心,不忘故土的高尚情操。
凋零松径家园废,飘泊杨花故旧稀。
译文:家乡的松径已经荒芜,昔日的朋友也变得稀少。
注释:凋零——指衰败、破败;松径——指家乡的小路;家园废——家园荒芜;飘泊——漂泊不定;杨花——柳絮,这里借指游子。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朋友关系的疏远。其中,“家园废”和“故旧稀”两个词语,既反映了战乱对家园的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友情的留恋与感慨。
愿逐江头红谢豹,客中频叫不如归。
译文:我愿意追随江边的红鹿,在客居生活中不断地发出归家的呼唤。
注释:红谢豹——指江中的红鲤鱼;谢豹——比喻红鲤鱼的美丽;客中——指在外做官或流浪;频叫——不断地呼唤;不如归——表示希望早日回家。
赏析:诗人以“愿逐江头红谢豹”表达自己愿意像红鲤鱼那样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愿望。而“客中频叫不如归”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渴望自由,另一方面又留恋家乡和朋友。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人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