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杂笙歌,缱绻绨袍夜色多。
破研尚留耕亩在,角巾空点岁华过。
灯前卜算看条脱,醉后清欢照叵罗。
三月天涯书到晚,赣江烽火近如何。
满城风雨杂笙歌,缱绻绨袍夜色多。
破研尚留耕亩在,角巾空点岁华过。
灯前卜算看条脱,醉后清欢照叵罗。
三月天涯书到晚,赣江烽火近如何。
此诗为明朝诗人彭孙贻所作《甲申除夕感怀(其一)》。彭孙贻(1543—1606年),字旦吉,号青霞山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善于运用典故,语言流畅,富有韵味。这首诗通过描述除夕之夜的各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满城风雨杂笙歌”描述了除夕夜城市中热闹非凡的场景。这里的“满城”指的是整个城市,而“风雨杂笙歌”则描绘了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这一画面不仅展示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缱绻绨袍夜色多”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夜晚的气氛。这里的“缱绻”形容人们相聚时情感深厚,“绨袍”则是古代的一种厚实衣物,常用来形容深情厚意。诗句通过这两个词,传达了人们在节日夜晚深厚的亲情和友谊。
“破研尚留耕亩在”与“角巾空点岁华过”两句,则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前者描述了即使已经过了耕作的时间,但人们在节日依然会留下一些农具以示纪念,显示出对农业的重视和尊重。后者则描绘了人们在节日期间卸下平日的拘谨,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这种对比强调了节日的轻松与欢乐。
“灯前卜算看条脱”与“醉后清欢照叵罗”两句,分别描绘了节日夜晚的两种不同场景。前者描写了人们在节日夜晚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通过占卜等活动来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后者则描绘了人们在醉酒后的欢乐状态,将酒倒入酒杯中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象征着节日的喜悦和生活的多彩。
“三月天涯书到晚”与“赣江烽火近如何”两句,则从战争的背景出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前者通过描述书信传递的延迟,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扰和不安。后者则通过提及“赣江烽火”,暗示了当时边疆地区可能爆发的战火,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喜庆与忧愁、欢乐与忧虑交织的节日夜晚画面。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