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甍窈窕俯疏汀,林树苍茫四面青。
水榭云霞留返照,高城灯火乱春星。
忧时为诵登楼赋,题壁还摹瘗鹤铭。
莫讶轩窗烟五色,飘飖羽驾集仙灵。
【注释】
- 舣(yǐ)舟:停船。
- 鹤湖:即今杭州西湖。
- 鸣鹤楼:在西湖上,相传为晋代王质读书处,因山名鹤鸣山,故名之。
- 飞甍(ménɡ):高耸的屋脊。
- 窈窕(yǎo tiǎo):深远的样子。
- 疏汀:疏落的水边沙洲。
- 苍茫:形容树木茂盛而迷蒙。
- 水榭:指水中的亭台。
- 云霞:指天上的彩云。返照:夕阳或月亮的余晖。
- 高城:指高大的城池。灯火:指夜晚的灯光。
- 登楼赋:指《登岳阳楼赋》。
- 瘗(yì)鹤铭:指唐代柳宗元《吊屈原文》中的“埋穽(hánɡ)成灰”一句,意谓屈原被贬后,其遗物葬于江中,后人为之作碑,称“瘗鹤铭”。后来泛指对死者的悼念之作。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诗人由福州移知建康府(今南京),时值春天,游赏西湖,登临鸣鹤楼,有感而作。
首联写鸣鹤楼位置和景色:鸣鹤楼屹立在西湖上,高耸入云,四周林木蓊郁,四望青翠,视野极好。颔联写登楼所见,湖水上的亭阁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是天空中的云霞;远处的高楼上灯火闪烁,像繁星一样。颈联以“忧时”二字领起,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对古代贤人志士的崇敬之情。尾联写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像那些贤人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