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帝祠深草未枮,巴猿隔浦唱苍梧。
飞龙殿上秋声起,舞马杯前月影孤。
凝碧筦弦流暮雨,平陵松柏散啼乌。
可怜荆楚多奇士,曾有伶官涕泪无。

续悯乱诗十首其其二:

献帝祠深草未枮,巴猿隔浦唱苍梧。

飞龙殿上秋声起,舞马杯前月影孤。

凝碧筦弦流暮雨,平陵松柏散啼乌。

可怜荆楚多奇士,曾有伶官涕泪无。

接下来将逐一对诗句进行翻译并分析:

  1. 诗句解读
  • 献帝祠深草未枮:“献帝祠”指的是供奉汉朝皇帝的地方,“深草未枮”则意味着在这片深草丛中尚未修剪杂草,可能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流转。
  • 巴猿隔浦唱苍梧:“巴猿”可能指的是一种生活在长江边的鸟类,而“唱苍梧”则表达了鸟儿隔岸相呼的场景,同时也可能隐喻着远方的呼唤和思念。
  • 飞龙殿上秋声起:“飞龙殿”可能是一个皇家宫殿的名称,“秋声起”则描绘了秋季到来时,宫殿中传来的各种声响,如落叶的沙沙声、秋风的呼啸声等。
  • 舞马杯前月影孤:“舞马”可能指的是在宴会上表演的马术,“月影孤”则形容了宴会中月光的清冷和孤独的氛围。
  • 凝碧筦弦流暮雨:“凝碧”可能指的是清澈如玉的湖水,“筦弦”则是指乐器的声音,“流暮雨”则描绘了暮色中的雨声。
  • 平陵松柏散啼乌:“平陵”可能指的是山丘上的平地,“松柏”是常绿植物,“散啼乌”则形容了乌鸦在松柏间自由飞翔的景象。
  • 可怜荆楚多奇士,曾有伶官涕泪无:这句诗可能是对历史上楚国(古代荆楚地区)英才辈出的感叹,同时也提到了曾经的宫廷乐官因为政治原因而流离失所,无法再流泪的悲哀。
  1. 译文
  • 献帝祠深草未枮:献帝庙周围的草丛还未修剪平整。
  • 巴猿隔浦唱苍梧:长江边上的巴渝猿猴隔岸相呼,仿佛在歌唱那苍梧之地。
  • 飞龙殿上秋声起:皇宫中的飞龙殿上,秋风萧瑟的声音开始响起。
  • 舞马杯前月影孤:在宴会的酒杯前,月亮的影子显得格外孤单。
  • 凝碧筦弦流暮雨:清澈如玉的湖面上,管弦乐声随着暮雨飘荡。
  • 平陵松柏散啼乌:山陵之间的松柏林中,乌鸦自由地飞翔,发出啼叫声。
  • 可怜荆楚多奇士:真是可惜啊,自古以来,楚国就有如此多的杰出人才。
  • 曾有伶官涕泪无:过去有一位宫廷乐官,因为政治原因,失去了哭泣的权利,只能在无声中流泪。
  1. 注释与赏析
  • 献帝祠:供奉东汉皇帝刘秀的祠堂。
  • 巴猿:指长江边生活的一种猿类。
  • 飞龙殿:古代帝王的寝宫之一。
  • 秋声:秋天的声音,包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
  • 月影孤:月亮的影子独自存在。
  • 凝碧:清澈如玉的湖水。
  • 筦弦:古代的一种乐器。
  • 平陵:山丘上的平坦地带。
  • 荆楚: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楚国或荆地。
  • 伶官:古代负责音乐演奏的官员,此处特指因政治原因失去权利的人。
  1. 背景与文化意义
  • 这是一首反映历史沧桑感和文人感慨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1. 写作风格与技巧
  • 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色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场景的回忆,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期待。此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点。
  1.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 在这首诗的背景中,彭孙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表达了他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首《悯乱诗十首其二》不仅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吸引读者,还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