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远眺极蓬瀛,万古沧波日夜横。
广野楼台争蜃出,长樯风雨射鲛生。
吴潮北折浮黄浦,越燕南归辨赤城。
谁向高台题涌月,凌空笔势挟飞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涌月台望海》一诗。全诗如下:
登涌月台望海,
万古沧波日夜横。
广野楼台争蜃出,
长樯风雨射鲛生。
吴潮北折浮黄浦,
越燕南归辨赤城。
谁向高台题涌月,
凌空笔势挟飞鸣。
注释与赏析:
登涌月台望海: 登上涌月台远望大海。涌月台可能是一座观景建筑,位于海边或高地,用以观赏海上景象。
万古沧波日夜横: 沧海波涛历经万年,始终汹涌澎湃,昼夜不息。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力量的感叹。
广野楼台争蜃出: 在广阔的原野上,高楼和楼台争相展现蜃景(一种由光反射而形成的幻象)。蜃景通常出现于夏季海边,由阳光折射形成,这里用来形容海上的壮丽景色。
长樯风雨射鲛生: 长桅杆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是鲨鱼在水中游弋。这里的“射”可能是指海浪冲击长船的情景,增添了动感和生命力。
吴潮北折浮黄浦,越燕南归辨赤城: 吴地的潮水向北折返,泛舟于黄浦江;越州的燕子向南回归,分辨着南方的土地。这句通过地理方位的变化,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貌和人文情感。
谁向高台题涌月: 是谁在高台上题写了“涌月”?这里的“涌”字用来形容月亮的光辉,突出其美丽和壮观。
凌空笔势挟飞鸣: 如同从高处书写,笔势凌厉,伴随着风声呼啸。这句描绘了书法的艺术美感,以及书写者的情感投入。
赏析:
李白的《登涌月台望海》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还体现了他对人生、时间和艺术的深刻思考。整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动态感和画面感。特别是“谁向高台题涌月”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也透露出一股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