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关物色拥高斋,碧藓无人自上阶。
谢客不烦开竹径,探梅有待试芒鞋。
江南春事乱花鸟,河北风烟多虎豺。
闻道君王频侧席,徵书旦夕下天街。

癸酉年元旦得到斋字,和胡德州孝辕韵

掩上门帘观赏景色拥高斋,碧绿苔藓无人自上阶。

谢绝宾客不烦开竹径,探梅有待试芒鞋。

江南春色乱花鸟,河北风烟多虎豺。

听说君王频频侧席,征书旦夕下天街。

注释:

  1. 癸酉年:指唐德宗兴庆元年(780),是唐肃宗即位后的第三年。
  2. 斋字:指“斋居”。
  3. 斋居: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僧人或道士的住所,也泛指清静的处所。
  4. 高斋:高高的斋居。
  5. 碧藓:青苔,形容苔藓鲜绿如玉。
  6. 无人:没有人打扫。
  7. 自上阶:自己走上台阶。
  8. 谢客:谢绝客人来访,闭门谢客。
  9.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这里借指官场。
  10. 探梅:赏梅。
  11. 芒鞋:草鞋。
  12. 乱花鸟: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13. 河朔:黄河以北的地区,泛指南宋朝的北方地区。
  14. 风烟:风尘烟雾,比喻战乱。
  15. 虎豺:猛兽,喻指残暴的人或国家。
  16. 频侧席:多次更换座位,表示频繁接见。
  17. 徵书:朝廷下达的征召文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癸酉年(唐肃宗即位后的第三年)元旦时所作,得斋字和胡德州孝辕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起句“掩关物色拥高斋,碧藓无人自上阶。”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门紧闭着,只偶尔有人来探望,诗人便打开房门欣赏庭院里的景致。而那片青苔覆盖的台阶,只有他自己上上下下。这里的“碧藓”“无人”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清高。
    颔联“谢客不烦开竹径,探梅有待试芒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趣。诗人谢绝了世俗的往来,独自享受宁静的时光;而他在闲暇之余,会去探梅赏花。这里的“探梅”暗含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因为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暗示了国家可能面临的困境。
    颈联“江南春事乱花鸟,河北风烟多虎豺。”则直接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江南的春天百花盛开,鸟儿欢快地歌唱;而河北地区却充满了战乱的气息,虎狼豺狗肆虐横行。这里的对比,既展示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景象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尾联“闻道君王频侧席,徵书旦夕下天街。”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据说君王频频更换座位,以接见群臣;而征召的文书也在旦夕之间下达。这里的“侧席”和“征书”,都暗示了皇帝频繁变更政务、急于用人的情况。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对时局的关注,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