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幡皂盖引危旌,曙色光辉拥传行。
疲马几家临驿路,乱山到处有猿声。
东来二浙春光尽,南浸三江夏涨生。
冷落公厨添旅思,饥乌空噪弋阳城。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朱幡皂盖引危旌,曙色光辉拥传行。”
  • 朱幡:红色旗帜。皂盖:黑色车盖。危旌:高高的旗杆。曙色:早晨的光芒。
  • 译文:红色的旗帜和黑色的车盖引领着高高飘扬的红旗,在朝阳的光芒中缓缓前行。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清晨出发的景象,红色的旗帜和黑色的车盖显得格外醒目,而高高的红旗则是队伍的标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出征者的坚定与勇敢。
  1. “疲马几家临驿路,乱山到处有猿声。”
  • 疲马:疲惫不堪的马匹。几家:几户人家。驿路:古代传递信息的驿站道路。
  • 译文:疲惫不堪的马匹沿着几户人家旁边的驿路前行,四周乱石嶙峋的群山间不时传来猿猴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驿站道路旁边有几户人家,马匹在它们周围休息,显得十分惬意。而远处的乱石嶙峋的群山则给人以荒凉之感,猿猴的叫声则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似乎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让人感到宁静而深远。
  1. “东来二浙春光尽,南浸三江夏涨生。”
  • 东来二浙:从东边来的浙江。二浙:浙江省的简称。
  • 春光:春天的景色。尽:消失。
  • 南浸三江:向南流淌的三条大江。夏涨:夏天水位上涨。
  • 译文:从东边来的浙江春天的风景已经消失,南方的三条大江在夏季水位上涨。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春天过后,浙江地区的景象发生了巨大变化。春天的景色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夏日的气息。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又反映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1. “冷落公厨添旅思,饥乌空噪弋阳城。”
  • 公厨:官府食堂。冷落:无人问津。公厨添旅思:官府食堂里增添了旅途的思念。
  • 饥乌:饥饿的乌鸦。噪弋阳城:在弋阳城中发出嘈杂的声音。
  • 译文:官府食堂无人问津,旅途中的人们只能增添无尽的思乡之情;饥饿的乌鸦在弋阳城中发出嘈杂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官府食堂无人问津的场景,以及饥饿乌鸦在弋阳城中发出嘈杂声音的情景,表达了旅途人们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苦难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从江西出发前往浙江的情景,通过对景物和声音的细腻描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