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开落过春深,三月风光伴苦吟。
愁病身兼诗共瘦,云山路熟梦能寻。
看花泪尽残双鬓,赠剑人悲识此心。
万点乱红飘枕上,不堪杜字叫空林。
三月三十日
蔷薇开落过春深,三月风光伴苦吟。
愁病身兼诗共瘦,云山路熟梦能寻。
看花泪尽残双鬓,赠剑人悲识此心。
万点乱红飘枕上,不堪杜字叫空林。
译文:
三月三十日,春天的蔷薇已经凋零,春天的气息在春意中渐去渐远。在这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因为忧愁和疾病而感到痛苦,仿佛与诗一起消瘦。他在云山路上寻找梦中的道路,希望能找到心中的平静。看着满地的落花,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但也只能任由它们落在两鬓之间。他送给了别人一柄剑,希望它能带给别人力量,但他自己却深知这把剑背后所承载的重量。在一片乱花之中,他看到那些花瓣在空中飞舞,像是被风吹落的杜鹃花,声音凄凉地叫着,在空旷的山林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三月三十日,春天的蔷薇已经凋零”,以时间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带有哀愁的春天。这里的“蔷薇”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花朵,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美丽和脆弱。
第二句“三月风光伴苦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忧郁情绪。在这里,“风光”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象,而“苦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无奈。
第三、四句“愁病身兼诗共瘦,云山路熟梦能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愁病”和“瘦”都是诗人自身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真实写照,而“云山路熟梦能寻”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
第五、六句“看花泪尽残双鬓,赠剑人悲识此心。”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里的“看花泪尽残双鬓”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因悲伤而泪流满面的情景,而“赠剑人悲识此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两句“万点乱红飘枕上,不堪杜字叫空林”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高潮的体现。这里的“乱红”指的是飘落的花瓣,而“杜字”则是杜甫的《绝句》中的一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