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黯淡湿云平,素服还应唁孟明。
列校飘零残左次,累年甘苦注西兵。
黄烟漫漫狼胥直,白冢荒荒鴃古鸣。
吊古战场寒隰远,东风斗酒诉流莺。

【注释】

松山黯淡:松山暗淡,暗指吴国灭亡。

湿云平:雨过天晴,乌云散去。

素服:白色的衣服,这里代指丧服。

列校:列阵的军士。

累年甘苦:多年征战的辛苦。

狼胥: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无锡西南。

鴃古鸣:鴃是一种鸟,这里指吴地。

东风:春风。

“吊古战场寒隰远”二句:诗人来到一片荒芜的地方,心中不禁涌起对吴国灭亡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悼亡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末联写人。全诗意境苍凉,凄婉动人。

开头两句“松山黯淡湿云平,素服还应唁孟明”,写吴国灭亡后的荒凉景象。松山黯淡,说明吴国已经灭亡;雨水将干,说明战争已经结束。“素服”,即素衣、白服,指穿着白衣来吊祭。“孟明”,是秦穆公手下的一位名将。“应”,是应当的意思。诗人说,应该穿白衣来吊祭孟明了。“唁”,是慰问、哀悼的意思。“孟明”,是秦穆公手下的一位名将,因伐郑无功而自杀。“孟明”二字在这里是泛称,用来代表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三、四两句“列校飘零残左次,累年甘苦注西兵”,写这些将士们流离失所的情景和他们的辛酸经历。“列校”,指列阵作战的将士们。“飘零”,意思是离散,飘摇不定,这里指战乱中将士们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左次”,是指古代军队驻扎时左右两侧的位置。“累年”,意思是多年来,这里指多年来的征战。“甘苦”,意思是甜酸苦乐,这里是比喻将士们所经历的艰苦。诗人用“列校飘零残左次”概括地描写了这些将士们流离失所,四处漂泊的惨象。“累年甘苦注西兵”进一步具体描写他们所遭受的辛酸苦楚。“注西兵”,意思是驻守在西边,这里指驻守在秦国。“西”,指南方。这两句的意思是:这些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吃尽了苦头,现在又流落异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五、六两句“黄烟漫漫狼胥直,白冢荒荒鴃古鸣”,写吴国灭亡后的情景。“黄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漫漫”,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这里指浓重的烟雾。“狼胥”,指狼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南太湖滨。这是吴国都城的所在之处。“白冢”,指坟地,坟墓上的土是白色的。“鴃”,是一种鸟,这里指鸟鸣声。“鴃古鸣”,意思是鴃鸟叫声凄凉悲切,好像在悲泣吴地的灭亡。这两句的意思是:烟雾弥漫,一直伸向狼山,坟堆上长满了蒿草。鴃鸟哀鸣,好像在为吴国哭泣。这两句是对上面诗句的具体化、形象化的描写,也是作者对吴国灭亡后情景的一种感受。

最后两句“吊古战场寒隰远,东风斗酒诉流莺”,写吊古怀人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寒隰”,即寒沙,是地势低洼之地,这里指边塞荒凉的野外。“流莺”,即黄莺,这里指春天里黄莺的歌声。这两句的意思是:站在边塞荒野上,远远望去,只有寒冷的沙丘;面对这样的景象,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春天的时候,黄莺儿在枝头啼鸣。这里,诗人以“寒隰远”衬托出边塞荒凉的景象;以“东风”和“流莺”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情致,它把边塞的荒凉与春天的温暖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鲜明。

此诗是一首吊古悼亡诗,诗人借吊古之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全诗意境苍凉,凄婉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