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自古说杨州,画槛朱帆次第收。
狼纛己逾淝水上,木鸢欲坠燕矶头。
晴绵柳絮堆盐市,官妓红筝按酒酋。
此日戍楼哀筚栗,琼花狼籍滞春游。
【注释】
繁华:繁荣景象。扬州:扬州古为南都,繁华之地。画槛朱帆:指船。次第收:指陆续收起。狼纛:即狼牙大纛。淝水:今安徽寿县一带。木鸢:即纸鸢。燕矶头:今江苏镇江金山北麓。晴绵柳絮堆盐市:指春末时盐场的柳絮堆积如山。官妓红筝按酒酋:指妓女们弹唱取乐。琼花:牡丹花,这里比喻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四句写诗人在扬州所见之景,后四句写作者对扬州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繁华自古说扬州”,起笔点明扬州历来就是繁华之地,这一句为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作铺垫,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狼纛”三句写扬州的景色。狼纛(zhào):古代军队中指挥作战的旗帜,用旄牛尾装饰,上竖旗杆,形似狼首;也指军旗。这里借指军队。“已逾淝水上”:意思是军队已经越过淝水。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谢石、谢玄率领八万精兵击败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南方长期偏安于江左的局面得以维持。这里以淝水之战来衬托扬州的繁华。“木鸢欲坠燕矶头”:意思是有一只木制风筝快要落到了燕矶(镇江名)头上去。“木鸢”是古人利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飞鸟形状的玩具。“欲坠”说明它在空中飞行得很快。这一句写扬州城西的燕子矶上有木鸢飞翔的情景,与上句的“狼纛”遥相呼应,表现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景象。
“晴绵柳絮堆盐市,官妓红筝按酒酋。”两句写扬州的春色和人们的游乐活动。“晴绵柳絮堆盐市”写的是盐场上柳絮飞扬的景象。盐场是扬州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每年春季,盐场的柳絮很多,飘落下来像铺了一地的白色棉絮,故称“晴绵柳絮”。这是扬州的春日景色。“官妓红筝按酒酋”写的是妓女们弹唱取乐的情景。“官妓”指官员家的女乐伎;“红筝”指红色的丝弦乐器;“酒酋”指酒筵上的主宾或主人。这里说的是扬州的歌舞升平,人们沉醉于酒宴之中而忘却国难。这两句与上句的“狼纛”“木鸢”相对应,表现了扬州的繁华景象。
“此日戍楼哀筚栗,琼花狼籍滞春游。”最后四句抒发诗人对扬州的怀念之情。“此日”三句,是说今日的扬州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戍楼”二句,意思是说如今戍守边疆的士兵在戍楼上哀伤叹息;“琼花”二句,意思是说如今满城的琼花都已凋零残败了。“哀荜栗”是典出《左传·襄公十四年》中的“敝帷不弃,替蒲不遗”,意思是说破旧的东西不要抛弃,即使是荆棘草席也不会扔掉的。这里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扬州昔日的繁华盛况,现在却一去不复返了,令人不胜感慨。这四句与前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扬州的留恋之情。
【译文】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船桅画着美丽的图案,依次收起。
军队已经越过淝水,木鸢将要坠落在燕矶。
春末时盐场外的柳絮堆积如山,官妓红筝弹唱取乐。
今日戍楼里传来哀叹声,琼花狼藉停滞了春天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