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屈曲绕鸳蓝,落叶经坛早放参。
榻护维摩安梵室,瓶藏优钵供珠龛。
云根远抱群峰转,色界遥瞻五蕴含。
相送己忘林月上,溪头对影自成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诗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金粟寺再用前韵 其四》这首诗进行赏析。“溪流屈曲绕鸳蓝”一句是描写景物的,“屈曲”“绕”字写出了山势的起伏、曲折,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落叶经坛早放参”一句是写时间的,用“早放”一词点明时间,表现出诗人的清寂之感,“经坛”指僧人讲经说法之地,“早放”说明僧人在早晨开始讲经说法,而自己却在这里静坐禅修,这种反差让诗人感到清寂之至;“榻护维摩安梵室,瓶藏优钵供珠龛”这两句是写环境的,“维摩诘”即维摩洁,是古代著名的居士和高僧。他住在南方的一座山上,经常以一花一木为友,与诸佛菩萨为邻。《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经典,讲述维摩洁居士的故事,“优钵”是一种盛水的瓦器。这两句是写维摩洁居士的生活状态,“安梵室”指安于清净的佛门生活,而自己却在此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纷扰;“瓶藏优钵供珠龛”这一句是说自己将珍贵的物品收好,供奉佛像,体现了自己的虔诚之心;“云根远抱群峰转,色界遥瞻五蕴含”是说山峰遥远地抱着云彩,远处观看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如幻似梦、虚无缥缈。“相送己忘林月上,溪头对影自成三”是说自己已经忘却林中的月儿已经升起了,在溪头对着影子自己成了三个人了。这两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怀,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表达出自己对名利地位的看破和超脱,体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译文:

山间溪水弯曲流淌着绕着鸳鸯蓝,落叶飘落到坛上已早早地开放参禅。

我守护着维摩洁居士的安息,在莲花形的佛房里供养着佛像。

云根高高地环绕着众山转动,远处的五蕴如幻如梦难以捉摸。

相送时我已经忘了林中的月光,溪边的树影映照出三道身影。

赏析:

首联描写景色。“溪流屈曲绕鸳蓝”,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水流潺潺的景象。“绕鸳蓝”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溪流绕过一片青色的江面,如同一只白色的鸳鸯在湖面上游动一般。这一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意,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宁静而优美。“落叶经坛早放参”,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叶比作修行者,它们在坛上早早地开放参悟禅宗道理。这一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落叶的状态,又赋予了落叶以生命的活力和灵动之感。

颔联描写环境。“榻护维摩安梵室,瓶藏优钵供珠龛”,这两句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维摩诘”即维摩洁,是古代著名的居士和高僧。他住在南方的一座山上,经常以一花一木为友,与诸佛菩萨为邻。“优钵”是一种盛水的瓦器。这两句是说维摩洁居士的生活状态,“安于清净的佛门生活,而自己却在此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纷扰”。

颈联描写心境。“云根远抱群峰转,色界遥瞻五蕴含”,这两句则是通过视觉和想象来描绘诗人的心境。“云根远抱群峰转”,这里的“云根”指的是山峰,它仿佛与云彩有着紧密的联系,仿佛可以触摸到云彩一般。“远抱”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高远、壮阔的感觉。“色界遥瞻五蕴含”,这一句是说远处的五蕴如幻如梦、虚无缥缈。这里的“色界”指的是佛教所说的色法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两部分。“五蕴”则是佛教用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基本要素。这两句是说远方的五蕴如幻如梦、虚无缥缈,让人无法捉摸其真实面貌。

尾联描写情感。“相送己忘林月上,溪头对影自成三”,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境界。“相送己忘林月上”,这里的“相送”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己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淡然和从容,他已经忘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林月上”则是指在树林中抬头望去,可以看到一轮明亮的月亮已经升上了天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溪头对影自成三”,这里的“对影”指的是诗人站在溪边,影子投射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自成三”则表示这个画面非常奇特,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样。这两句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升华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