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根绝壑历嵚崎,涧户相扶鸟道危。
身致云霄惊险阻,心同冰雪混喧卑。
悬厓倒影猿栖稳,枕石流泉鹤梦宜。
阅尽兴衰几人代,风霜撑柱有谁知。

这首诗是咏沈献吉北山草堂九松十首的第六首,名为《危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蟠根绝壑历嵚崎:
  • 蟠根:形容树木根部盘曲而深。
  • 绝壑:形容山谷深广无垠。
  • 历嵚崎:经历险峻的山石。
  1. 涧户相扶鸟道危:
  • 涧户:指山涧之间的门户。
  • 相扶:相互支撑。
  • 鸟道:像鸟儿一样蜿蜒的山路。
  • 危:危险,不平坦。
  1. 身致云霄惊险阻:
  • 身致:身体被带到了高空中。
  • 云霄:天空,高空。
  • 惊险阻:形容高空中的危险和阻碍。
  1. 心同冰雪混喧卑:
  • 心同:心情与……相同。
  • 冰雪:比喻清白、纯洁。
  • 混喧卑:混乱而低下。
  1. 悬厓倒影猿栖稳:
  • 悬厓:悬崖峭壁。
  • 倒影:影子倒映在水里。
  • 猿栖稳:猿猴栖息在稳定的地方。
  1. 枕石流泉鹤梦宜:
  • 枕石:石头作为枕头。
  • 流泉:流动的水声。
  • 鹤梦宜:适合鹤梦的景象。
  1. 阅尽兴衰几人代:
  • 阅尽:经历、看遍。
  • 兴衰:兴盛与衰败的变化。
  • 几人代:几个朝代。
  1. 风霜撑柱有谁知:
  • 风霜:指岁月的痕迹。
  • 撑柱:支撑着柱子。
  • 有谁知:谁知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松树在险峻环境中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蟠根绝壑历嵚崎”、“悬厓倒影猿栖稳”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九松树的美丽和坚韧。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颇深,如“心同冰雪混喧卑”和“风霜撑柱有谁知”等,都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和哲理之思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