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行遍下虚檐,白石苍烟曳匹缣。
坠子嶙峋喧雀鼠,古根坟起走蛇蚺。
颇妨俗辙烦回驾,不碍疏阴漫卷帘。
九老未应公作殿,临风长啸一掀髯。

【译文】

群峰行遍下虚檐,白石苍烟曳匹缣。

坠子嶙峋喧雀鼠,古根坟起走蛇蚺。

颇妨俗辙烦回驾,不碍疏阴漫卷帘。

九老未应公作殿,临风长啸一掀髯。

注释:

横九:即《咏横九》诗。

群峰:众多的山峰。

虚檐:空寂的屋檐,借指高远清旷的山间。

白石:白色的石头。

苍烟:青色的烟雾。曳:拖曳。匹缣:一匹丝织品。

坠子:树名,这里指松子。嶙峋:形容山石峻拔不平,多用来形容人的身材高大健壮。

俗辙:世俗的车辆。

烦:打扰。

卷帘:推开窗帘,表示对外界事物好奇。

九老:指东晋王羲之九位儿子,其中王献之、王徽之最为著名,有“兰亭序”等作品传世。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全诗四联,前三联都是写景,后一联则是抒情。诗人以“九老”自比,抒发了壮志难酬、欲隐山林的心情。

首联先写自己登临北山草堂时所见的景色。“群峰行遍下虚檐”一句,是说登上北山草堂之后,放眼望去,只见无数山峰巍然耸立,直插云天。“虚檐”,即空寂的屋檐,这里指山间高远清旷之处。“白石苍烟曳匹缣”一句,是说在如此高远清旷的地方,白色岩石和青色烟雾相互交织,宛如一匹细长的丝织品在空中飘动。这里的“白”、“苍”、“曳”、“匹”四个字,不仅描绘了景物的色泽和动态,而且渲染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颔联转而写自己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坠子嶙峋喧雀鼠”一句,是说在攀登的过程中,时而会听到树上的鸟鸣虫叫,犹如喧闹的麻雀和老鼠一般,而那些古树的枝干上,也常有蛇蟒之类的爬行动物出没其间。这里的“坠子”指的是树木上的结瘤或枯枝残叶,“嶙峋”则形容其形态奇特,“喧雀鼠”则进一步突出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而“古根坟起走蛇蚺”一句,则是说这些古树的根部往往深埋于地下,仿佛是一座座古老的坟墓,而那些爬行动物则如同蜿蜒曲折的巨蟒一般,盘踞其间。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生命活力巧妙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颈联转向抒情。“颇妨俗辙烦回驾,不碍疏阴漫卷帘”一句,是说虽然有些许世俗的车马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在此地畅游的心情。这里的“俗辙”指的是世俗之人乘坐的车马之声,而“回驾”则是指驾车返回的动作。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车马声与自己的悠然自得来表现自己的心境。而“不碍疏阴漫卷帘”一句,则是说虽然周围的树叶遮挡住了部分光线,但并不妨碍我打开窗帘享受这份宁静。这里的“疏阴”指的是树叶稀疏形成的光影,而“漫卷帘”则是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窗帘,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比车马声与自己的悠然自得来表现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转而写自己的志向与抱负。“九老未应公作殿,临风长啸一掀髯”一句,是说九位老者还没有开始建造宫殿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此地吟诗作赋、放声长啸了。这里的“九老”指的是东晋王羲之九位儿子中的王献之、王徽之两位最为著名的人物,而“公作殿”则是他们后来修建宫殿的行为。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抱负。他将自己与王献之、王徽之相提并论,认为自己的才华与他们不相上下,甚至还要超过他们。而“临风长啸一掀髯”一句,则是说自己面对壮丽景色时情不自禁地放声长啸,并因此露出了豪爽的风采。这两句通过典故与自己的形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志向的追求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